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诗句出处:《断火谣》;是唐朝诗人苏拯的作品。

谁谓之推贤,于世何功果。
绝尔晋侯交,禁我唐虞火。
国闭檀榆烟,大礼成隳堕。
暗室枯槁饭,冷面相看坐。
阳升既非佑,阴伏若为佐。
焉冻群生腹,将止天下祸。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鄙哉前朝翊赞臣,訏谟之规何琐琐。

《断火谣》唐朝诗人苏拯的作品。

【注释】:

但:

①只。曹操《败军抵罪令》:“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天宝:唐玄宗年号。)②只管。《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③空。《盐铁论·刺复》:“但居者不知负载之劳。”(负:背负物。载:头顶物。)[但可] 只须。陈寿《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钟会所统,五六倍于邓艾,但可敕会取艾,不足自行。”

究:

①穷尽;终极。《诗经·大雅·荡》:“靡届靡究。”(届:极限。)《国语·越语下》:“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②使达到终极、顶点。《庄子·盗跖》:“穷美究埶,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埶:同“藝”。)③使穷尽。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④推寻;探究。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⑤图谋;谋划。《诗经·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四国:四方之国。度:审察。)⑥考察。《诗经·小雅·小弁》:“君子不惠,不舒究之。”(舒:缓慢。)⑦追究。《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诵:吟诵诗篇。王讻:王国的祸乱。)⑧达;至。《韩非子·难一》:“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⑨推及到;推广到。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⑩遍;遍及。李白《与韩荆州书》:“笔参造化,学究天人。”(11)终究;究竟。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12)完全;彻底。宋玉《高唐赋》:“谲诡奇伟,不可究陈。”(13)探求;追查。《颜氏家训·勉学》:“更有硕儒,苦相究讨,方知误焉。”

冤:

①屈缩;不舒展。《汉书·息夫躬传》:“冤颈折翼,庸得往兮!”(庸:难道。)②冤枉;冤屈。《史记·于定国传》:“定国为廷尉,民以为不冤。”③冤仇。韩愈《谢自然诗》:“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④通“怨”。怨恨;仇恨。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冤愤如相焚。”

滥:

(一)①大水漫出;泛滥。《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国:指中原地区各诸侯国。)《后汉书·班固传》:“滥瀛洲与方壶。”②过度,没有节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因,因为。)《荀子·致士》:“刑不欲滥。”③失真;不切实。《左传·昭公八年》:“民听滥也。”④蔓延;波及。陈亮《送吴允成运幹序》:“无须之祸滥及平人。”⑤质量低劣。《管子·参患》:“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⑥贪。《吕氏春秋·权勋》:“虞公滥于宝与马。”[滥觞]1.指江河发源处水浅,仅可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2. 喻事物的起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3.波及;影响。《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二)jiàn ①泉水涌出。潘岳《金谷集作诗》:“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②通“鉴”。大盆。《庄子·则阳》:“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

刑:

①刑罚;刑法。《左传·襄公三年》:“有罪不逃刑。”②惩治;处罚。《盐铁论·疾贫》:“刑而正百,杀一而慎万。”③杀;割。《战国策 ·魏策一》:“刑白马以盟。”(盟:立誓缔约。)④治理。《周礼·秋官·序官》:“(司寇)佐王刑邦国。”⑤通“型”。1. 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范:模子。)2.法式;典范。《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⑥通“铏”。古代盛羹用的鼎。《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食土簋(guǐ),啜(chuò)土刑。”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天道:

①自然的规律。《论衡·谴告》:“夫~~,自然也,无为。”②天气,天象。《黄粱梦》折三:“正扬风搅雪~~。”

道:

(一)①道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水流通行的途径。《左传·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会:约会。良:地名。)③取道。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④方法;途径。《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⑤技艺。《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⑥宇宙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⑦规律;道理。《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循:遵照。贰:不专一。)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哉。”⑨好的政治局面。《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⑩道德;道义。徐阶《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古道日沦替,群谀纷追随。”(沦:沦亡。替:衰落。谀:阿谀,奉承。)(11)道家。上古思想流派之一。(12)指道术。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子若学道,即有仙分。”(13)行政区划名。1.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2.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14)说;讲述。《盐铁论·遵道》:“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15)量词。用于命令、题目等。《新唐书·选举志》:“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二)dǎo ①同“導”。1.疏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决:河流决口。克:能。)2. 引导。《汉书·张骞传》:“唯王使人道送我。”②治理。《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政令。齐:整顿。免:免于犯罪。)③介词。从;由。《汉书·淮南王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妖言。”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