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诗句出处:《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原题: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注释】:
补:
①补缀衣服。白居易《村居卧病》诗:“补褐防寒岁。”(褐:粗布衣服。)②泛指修补一切破损之物。杜甫《后苦寒二首》:“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③弥补;补救。晁错《贤良文学对策》:“补主之过。”④补充;补助。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稀豁之处,锄而补之。”(稀豁:稀疏。)⑤益;裨益。《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⑥补养;滋补。《庄子·外物》:“静然可以补病。”衮:
古代君主或三公的礼服,通称衮袍。《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享:供奉鬼神。冕:礼帽。)又指上公穿的礼服,绣有龙纹,龙首向下,与天子礼服有别。张衡《思玄赋》:“董弱冠而司衮兮。”[衮衮]相继不断。《新唐书·封伦传》:“或与论天下事,衮衮不倦。”[衮职]三公之职。《后汉书·杨赐传》:“五登衮职。”望:
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奚:
①古代的女奴隶。《周礼·秋官·禁暴氏》:“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②奴仆。《新唐书·李贺传》:“骑弱马,从小奚奴。”③代词。1. 用作动词和介词的前置宾语,相当于“哪里”、“哪个”、“什么”。《孟子·滕文公上》:“曰:‘奚冠?’曰:‘冠素。’”2.用在名词前作修饰语,代事物的状况、性质等。相当于“哪个”、“什么”。《列子·杨朱》:“侨闻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 将奚方以救二子?”(侨:郑子产名。二子:指子产的兄及弟。)3. 与“若”、“如”组合为“奚若”、“奚如”,表示“怎么样”。《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nà)郑朱矣,卿以为奚如?”③副词。常用于动词前表示询问或反诘,相当于“为什么”、“怎么样”。《韩非子·和氏》:“子奚哭之悲也?”塞:
(一)①堵住;填塞。《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穹:穷;极。窒:堵塞。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塞。)《论衡· 自纪》:“闭目塞聪。”②障蔽;阻隔。《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③闭塞。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mǐ)。上塞下聋,邦其倾矣。”(弭:止;息。)④抵偿;补偿。《汉书 · 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⑤充满。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⑥诚实。《诗经·邶风·燕燕》:“其心塞渊。” (二)sài ①边境上险要可做屏障的地方。《史记·淮阴侯列传》:“夫锐气挫于险塞。”②边境;边关。《淮南子·人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③通“杚”。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庄子·骈拇》:“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尊:
①酒器。《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元稹《有酒》:“有酒有酒香满尊。”《战国策·齐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俎zǔ:切肉的垫板。)②尊贵;高贵。《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引申为高。《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③尊贵;尊奉;尊重。《汉书·孔光传》:“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傅:师傅。)《史记·蒙恬列传》:“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④对人的敬称。《晋书·王述传》:“此尊君不肯耳。”(君:指其父。)⑤指称酒器的量词。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儒:
①周、秦之际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教导民众的人,即术士。《周礼·天官·冢宰》:“儒以道得民。”②儒家。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思想流派。《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③泛指读书人或学者。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鸿:大。)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④通“懦(nuò)”。软弱;懦弱。《北史· 王宪传》:“性儒缓不断。”位:
①位置;位次。《左传·成公二年》:“逢丑父与公易位。”(易:交换。)《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②地位;职位。《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任职。《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③国君之位。杜甫《哀王孙》:“窃闻天子已传位。”(窃:私下。)④神鬼的牌位。《水经注·清水》:“遂立坛祀,为之位主。”⑤就位;安置到位。《周易·系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⑥通“莅”。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充:
①满;实;足。《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荀子·儒效》:“充虚之相施易也。”②填塞;装满。白居易《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③充当;担任。白居易《卖炭翁》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充闾]1.犹光大门户。《晋书·贾充传》:“(父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2.用于贺人生子之词。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充诎]得意忘形的样子。宋玉《九辩》:“蹇充诎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