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诗句出处:《寄匡阜诸公二首》;是唐朝诗人齐己的作品。
|
松头柏顶碧森森,虚槛寒吹夏景深。静社可追长往迹,
白莲难问久修心。山围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满林。
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峰前林下东西寺,地角天涯来往僧。泉月净流闲世界,
杉松深锁尽香灯。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
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
《寄匡阜诸公二首》唐朝诗人齐己的作品。
【注释】:
曾:
(一)①副词。竟;乃。《诗经·大雅·板》:“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蔑资:没有货财。师:众人。)②重。指隔两代以上的亲属。《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jùn:大。惠:顺。)③通“增”。增加。《盐铁论·诏圣》:“虽曾而累之,其亡(wú)益乎?” (二)céng ①曾经。《吕氏春秋·顺民》:“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②通“层”。重叠。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熔金。”寄:
①寄居;依附。《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虵(shé)蟺(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跪:腿。螯:钳夹。虵:同“蛇”。蟺:同“鳝”。)《战国策·齐策四》:“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②托付;委托。《汉书·丙吉传》:“受襁褓之属(zhǔ),任天下之寄。”(属:委托。)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③借。《战国策·东周策》:“寡人将寄径于梁。”邻:
①古代居民组织。《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②邻近的;接近的。《庄子·天运》:“死生相与邻。”《荀子·大略》:“祸与福邻。”房:
(一)①古代指正室两旁的房间。后泛指房屋、居室。《尚书·顾命》:“垂之竹内,在东房。”《南史·袁湛传附袁昂》:“兼开拓房宇,处以华旷,同财共有,恣其取足。”(华旷:华丽宽敞。恣:任凭。)②形状和结构像房子的东西。杜甫《秋兴八首》之六:“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③家族的一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四房,赵郡有六房。”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秋》:“季秋三月,在房。” (二)páng [阿房宫]秦宫殿名。[房皇]同“徬徨”。徘徊。《史记·礼书》:“于是中焉,房皇周浃,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周浃:普遍深入。)挂:
①悬挂。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妻作》:“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自挂:指上吊。)②勾住;阻拌。《荀子·荣辱》:“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③牵挂;挂念。孟称舜《桃花人面》四出:“我自去年别后,朝朝凝望,刻刻挂怀。”闻:
(一)①听见。《韩非子·十过》:“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②听说。《韩诗外传》卷七:“吾闻君子不食鲡(lǐ)鱼。”③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④见闻;知识。《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⑤闻名。李白《赠孟浩然》:“风流天下闻。”⑥领会;掌握。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嗅。《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二)wèn 名声;声誉。《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岩:
①崖岸,水边高地或山崖。《后汉书·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涓涓:细流。)司马相如《上林赋》:“批岩冲拥。”(批:击。拥:山崖弯曲处。)②山岩,泛指高山。《水经注·江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③山峰。许浑《行次虎头岩酬路中丞》:“樟亭去已远,来虎头岩。”④山中洞穴;岩洞。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盛论岩中趣。”⑤险峻;险要。《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岩岩]山石堆积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高峻的样子。维:语气词。)解:
(一)①分解牛或其他动物的肢体。《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②分开;破裂。《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③解围;撤围。《史记·魏公子列传》:“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④消融。《吕氏春秋·孟春纪》:“东风解冻。”(东风:春风。)袁宏道《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引申为消散。《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少:稍稍。)⑤调解;和解。《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⑥解除。《战国策·燕策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⑦解释。《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理解;懂得。《论衡·问孔》:“苟有不晓解之问,造难孔子,何伤于义?”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⑨分割。《国语·鲁语上》:“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⑩能够;会。李白《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罗隐《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二)jiè 押送财物或犯人。《晋书·乐广传》:“广即便解遣。” (三)xiè ① 明白;懂得。②通“懈”。懈怠;松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史记·李将军列传》:“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③解池。湖名,在山西省。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②年;岁。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③生机;生命。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垣师》:“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塞垣:指长城。溜:流水。)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崔珏(jué)《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谚云:‘蓬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⑦指酒。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春冰:
春天不厚易解的冰,喻指容易消失的事物或险境。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于 ~,怀御奔于秋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