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诗句出处:《公斋四咏·鹤屏》;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骨它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
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公斋四咏·鹤屏》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注释】:

愿:

老实;谨慎。《尚书·皋陶谟》:“愿而恭。”《晋书·汝阴哀王谟传》:“为人恭愿,才不及中人。”

升:

①量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②量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苏轼《上梅直讲书》:“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③上升。《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④登;上。《诗经· 小雅· 角弓》:“毋教猱(náo)升木。”(猱:猴类。)⑤谷物登场,即成熟。《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君:

①君主。《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大:伟大。)②封号。《战国策·燕策二》:“乐毅奔赵,赵封以望诺君。”《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信陵君列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③对人的尊称。《战国策·齐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地名。)特指妻妾称夫,子孙称父祖辈。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宰:指县令。)[君子]与“小人”相对。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这就可以了。)

君子:

①德才兼备的人。《论语·子路》:“故~~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②贵族的通称。《诗·魏风·伐檀》:“彼~~兮,不素餐兮。”③妻对夫的称呼。《诗·王风·君子于役》:“~~于役,不知其期。”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必:

①必然;必定。《孟子·公孙丑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便国:对国家有利。法古:效法古代。)②必须;一定要。《水浒传》第五回:“男大须婚,女大必嫁。”《三国演义》第九回:“誓必杀之。”③连词。表假设。如果。《史记·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

昆:

(一)①同;共同。扬雄《羽猎赋》:“群娱乎其中,噍(jiū)噍昆鸣。”(噍噍:鸟鸣声。)②众。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昆虫草木,亦无所伤。”《礼记·礼运》:“无水旱昆虫之灾。”③兄。《诗经·王风·葛藟(lěi)》:“终远兄弟,谓他人昆。”④后裔。《国语·晋语二》:“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蔡邕《汝南周巨胜碑》:“名振华夏,光耀昆苗。”(苗:后裔。)⑤通“焜”。明亮。扬雄《甘泉赋》:“樵蒸昆上,配藜四施。”(樵:焚烧。配藜:同“披离”,分散。施:布。) (二)hùn 同“混”。混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道经》:“有物昆成,先天地生。”今本《老子》作“混成”。[昆吾]1. 山名。《山海经·中山经》:“(阳山)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2.美石名。张君房《云笈七籤》卷二十六:“(流洲)上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昆明]1.汉代池名。在长安。《汉书·元后传》:“秋历东馆,望昆明。”2. 古代西南部族名。《汉书·西南夷传》:“四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

阆:

①高大。白居易《和刘道士游天台》:“阆宫缥缈间。”②空旷。《庄子·外物》:“胞有重(chóng)阆。”(胞:胎衣。重:层。)③无水的城壕。《管子·度地》:“郭外为之土阆。”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