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诗句出处:《无题四首》;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後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四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注释】:
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②年;岁。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③生机;生命。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垣师》:“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塞垣:指长城。溜:流水。)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崔珏(jué)《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谚云:‘蓬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⑦指酒。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春心:
①怀春的心情。李白《江夏行》:“惜昔娇小姿,~~亦自持。”②春日的伤感心情。《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莫:
①(mu)[名]日落的时候。《礼记·聘义》:“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没有什么。《庄子·秋水》:“天下之水,~大于海。”③[副]不。《墨子·公输》:“杀臣,宋~能守,乃可攻也。”共:
(一)①拱璧。古代象征法权、法、法度。后作“珙”。《诗经·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②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论语· 乡党》:“子路共之。”③环绕。后作“拱”。《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史记·越世家》:“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②共计;总共。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为四,共八扇。”③副词。全;皆。《史记·高祖本纪》:“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④介词。引进动作涉及;和;跟;与;同。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⑤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gōng ①供给;供应。后作“供”。《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②通“恭”。恭敬。《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争:
(一)①争夺。《韩非子·说林下》:“争肥饶之地。”《史记·伍子胥列传》:“两女子争桑相攻。”②竞争。《史记·高祖本纪》:“左右争欲击之。”③争辩;辩论。《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④相差。杜荀鹤《自遣》:“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⑤怎么;怎。多用于古诗词曲中。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二)zhèng 通“诤”。规劝。《后汉书·王充传》:“以数谏争不合,去。”(以:因为。)发:
①头发。《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曲局:卷曲。)②古代长度单位。《新书·六术》:“十毫为发。”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寸:
①指心。苏轼《次韵答王巩》:“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冰雪清。”②指极短的光阴。李峤《书》:“请君看入木,~~乃非虚。”寸:
①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商君书·靳令》:“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②形容极短或极小。《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春季三个月。)③中医切脉部位之一。《难经》:“脉三部:寸、关、尺。”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寸:
①指心。苏轼《次韵答王巩》:“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冰雪清。”②指极短的光阴。李峤《书》:“请君看入木,~~乃非虚。”寸:
①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商君书·靳令》:“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②形容极短或极小。《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春季三个月。)③中医切脉部位之一。《难经》:“脉三部:寸、关、尺。”灰:
①物质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灰烬。《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yì)蓝以染,毋烧灰。”(艾:通“刈”。割。蓝:蓼蓝,可做染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橹灰飞烟灭。”②把……烧成灰。《抱朴子·释滞》:“不灰之木,不热之火。”③尘土。葛洪《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陆机《挽歌》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④介于黑白之间的一种颜色。黄遵宪《潮州行》:“扶床面色灰,谬言不畏惧。”⑤沮丧;消沉。《聊斋志异·成仙》:“成自经讼系,世情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