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陷玉座,白间剥画虫。”诗句出处:《往在》;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 解瓦飞十里,繐帷纷曾空。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风。 合昏排铁骑,清旭散锦马蒙。贼臣表逆节,相贺以成功。 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当宁陷玉座,白间剥画虫。 不知二圣处,私泣百岁翁。车驾既云还,楹桷欻穹崇。 故老复涕泗,祠官树椅桐。宏壮不如初,已见帝力雄。 前春礼郊庙,祀事亲圣躬。微躯忝近臣,景从陪群公。 登阶捧玉册,峨冕耿金钟。侍祠恧先露,掖垣迩濯龙。 天子惟孝孙,五云起九重。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尽驱诣阙下,士庶塞关中。 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中兴似国初,继体如太宗。 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 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 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
【注释】:
当:
(一)①面对;面向。王充《论衡·变动》:“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正在某处。《墨子·兼爱下》:“然当今之时。”③相当于;抵得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乃曰:‘以一(张)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到。)④抵挡;抵抗。《战国策·齐策一》:“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⑤遮挡;挡住。《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⑥担当;承受。《宋史·萧注传》:“敢当天下大事。”⑦担任;充当。《晋书·熊远传》:“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传·襄公二年》:“于是子罕当国。”⑨判决定罪。《史记·蒙恬列传》:“当高罪死。”⑩适应;符合。《汉书·盖宽饶传》:“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挫:屈辱。)(11)应该;应当。《后汉书·马援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12)介词。引进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就在”。《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当;得当。《礼记· 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②当做。《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卮:酒杯。)宁:
(一)①安定;安宁。《尚书·大禹谟》:“万邦咸宁。”②探望,省视父母。《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③为父母守丧。《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二)nìng ①副词。相当于“岂”、“难道”。《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连词。表示选择。宁可;宁愿。《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陷:
①陷入。《孟子·梁惠王上》:“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欺骗。)②陷阱。《韩非子·六反》:“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③陷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无俟奸人构陷。”④穿透。《韩非子·难一》:“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⑤攻克;陷落。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⑥沦陷。邵长蘅《阎典史传》:“城俄陷。”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间:
(一)①空隙;缝隙。《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节:骨节。)《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②隔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后汉书·皇后纪上》:“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纤介:比喻微小。)③间隔。方苞《狱中杂记》:“骨微伤,病间月。”④私下;暗地。《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之:到。次所:临时住所。丛祠:神祠。)⑤离间。《汉书·霍光传》:“他人一间,女能复自救邪?”(女:汝。邪: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⑥参与;介入。《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⑦搀合。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⑧抄小路。《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⑨副词。断断续续。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二)jiān ①片刻。《韩非子·内储说上》:“有间,大鱼动。”②当中;中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③空间;期间。诸葛亮《前出师表》:“奉命于危难之间。”④量词。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剥:
(一)①破;割裂。《左传·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剥圭以为鏚(qī)柲(bì)。”(鏚:古兵器名。柲:兵器的柄。)②削。《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剥瓜,畜瓜之时也。”(剥瓜:削瓜以供腌渍。)③去皮。《诗经·小雅·楚茨》:“或剥或亨(烹)。”(或:有的。)《荀子·王制》:“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④侵蚀;脱落。《南史·褚炫传》:“风吹纸剥。”⑤侵害;掠夺。《梁书·贺琛传》:“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⑥通“驳”。辩驳。《后汉书·胡广传》:“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 (二)pū 通“支(扑)”。击;打。《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梅尧臣《和寿州宋待制》之五:“有木皆剥实,何草不陈根。”画:
①划分;划分界线。《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芒芒:辽远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②绘画;作画。《战国策·齐策二》:“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后汉书·宗室传·齐武王佖》:“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伯升:刘縯字。)③图画;画成的艺术品。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聊斋志异·促织》:“拾视之,非字而画。”④有彩画的;用彩画装饰的。韦应物《郡斋中雨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⑤谋划;筹划。《史记·留侯世家》:“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商君书· 更法》:“孝公平画。”(平:评议。)⑥计策;计谋。《史记·淮阴侯列传》:“言不听,画不用。”⑦书法的横笔叫画;汉字的一笔叫一画。魏学洢《核舟记》:“细若纹足,钩画了了。”虫:
(一)①古代对一切动物的通称。《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zhǎng);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庄子·应帝王》:“而曾二虫之无知。”②昆虫;虫子。《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hōng)。”《荀子·劝学》:“肉腐出虫。” (二)huǐ 毒蛇。后作“虺”。《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