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诗句出处:《述古三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第二百二十卷

【注释】:

置:

①赦罪,释放。《汉书·尹赏传》:“赏亲阅,见十置一。”②放在一边;放弃。曹丕《杂诗》:“弃置勿复陈。”③搁;安放。《史记·淮阴侯列传》:“置之亡地而后存。”④摆设。《史记·李斯列传》:“置酒咸阳宫。”⑤建立;立。《管子· 任法》:“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也。”⑥购买;添置。《宋史·食货志》:“女适人以(lián)钱置产。”(适人:嫁人。 钱:陪嫁的钱。)⑦驿站。《韩非子·难势》:“五十里而一置。”⑧驿车;驿马。《汉书·刘屈氂传》:“乘疾置以闻。”

膏:

(一)①肥肉。《孟子·告子上》:“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愿:希望得到。粱:细粮。)②照明用的油脂。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guǐ)。”(晷:日影,喻时间。)韩愈《答李翊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③浓稠的膏状物。《诗经 · 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沐:洗头。谁适:为了取悦谁。为容:打扮。)④肥沃的。《史记·货殖列传》:“膏壤沃野千里。”⑤药膏。《后汉书·方术传》:“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⑥甘美。《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二)gào ①滋润。《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②注入油脂使其润滑。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秣马:喂马。)③毛笔蘸墨掭匀。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磨的墨浓,膏的笔饱。”

烈:

①火势猛。《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xiǎn)死也。”(鲜:很少。)②猛烈;强烈。沈约《连珠》:“臣闻烈风虽震,不断蔓草之根。”《淮南子·齐俗》:“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③香味浓郁。《吕氏春秋·尽数》:“凡食,无以烈味重酒。”④焚烧;燃烧。《孟子· 滕文公上》:“益烈山泽而焚之。”(益:远古人名。)⑤光明;显赫。何晏《景福殿赋》:“烈若钩星在汉。”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我有烈武,如震如霆。”(烈武:显赫的武功。)⑥威武;威力。刘劭《人物志·八观》:“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休:美。)欧阳修《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⑦刚烈;坚贞。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⑧事业;功业。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抒怀古之情,存不刊之烈。”(刊:磨灭。)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⑨通“列”。行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sǒu),火烈具举。”(薮:草木茂盛的沼泽。)[烈士]指建功立业、重义轻利的人。杨炯《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烈士徇(xùn)名,不受黄金之赏。”(徇:求。)

火:

①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周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湿:低湿处。燥:干燥物。)②焚烧;烧毁。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使其人成为编户齐民,焚烧其经书,并将其居所改为民房。)特指火灾。《元史·文宗本纪一》:“杭州火,命江浙行省赈被灾之家。”(赈:救济。被:遭受。)《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③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一火。《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木兰诗》:“出门看火伴。”④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⑤星名。1. 大火,即心宿二。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金风:指秋风。)2. 行星之一,即火星。《史记·天官书》:“火犯守角,则有战。”

上:

(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

哀:

①悲哀;悲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悼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不哀吾丧。”(丧:指晋文公之死。)③怜悯;怜恤。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哀叹。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哀哀:

悲伤,悲痛。《楚辞·九叹·逢纷》:“声~~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哀:

①悲哀;悲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悼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不哀吾丧。”(丧:指晋文公之死。)③怜悯;怜恤。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哀叹。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煎:

①一种烹饪方法。《吕氏春秋·孝行》:“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墨子·非乐上》:“非以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同“刍”,用铡碎的草喂牛。)②熬煮。《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若:你,第二人称代词。)③熔炼。《论衡·变动》:“南方至热,煎沙烂石。”王世贞《于忠肃公年谱》:“议者欲将金银,重(chóng)别煎销。”④喻折磨、痛苦。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名之为乐,而实煎悴(cuì)。”(悴:困苦。)《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⑤消溶。《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煎熬:

①熬煮,煎煮。《战国策·魏策》:“易牙乃~~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②折磨。李白《古风》:“名利徒~~,安得闲余步。”③焦灼,愁苦。《楚辞·九思·怨上》:“我心兮~~,惟是兮用忧。”

熬:

①文火久煮。《新唐书·摩揭陀传》:“太宗遣使取熬糖法。”②忍耐;勉力支撑。王逸《九思·怨上》:“我心兮煎熬。”③干煎;干炒。王建《隐者居》诗:“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熬熬]痛苦的叫喊声。《汉书·陈汤传》:“下至众庶,熬熬苦之。”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