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诗句出处:《伤春五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注释】: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卷:

(一)把东西向里弯转或向外翻转。后作“捲”(今简化为“卷”)。古乐府《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漫:随便。)《淮南子·兵略》:“鼓不振尘,旗不解卷。” (二)quán ①弯曲;拳曲。《诗经·小雅·都人士》:“卷发如虿(chài)。”(发:头发。虿:蝎子。)《庄子·逍遥游》:“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②通“拳”。亲切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执女手之卷然。”(然:……的样子。) (三)juàn ①书籍或字画的卷轴。泛指书画、书籍。《论衡·商虫》:“书卷不舒有虫。”陶潜《与子俨等书》:“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南齐书·江泌传》:“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升屋:登上屋顶。)②量词。古代书籍、文书等以一个卷轴为一卷。古乐府《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军中文书。)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幔:

①帐幕。《墨子·非攻》:“幔幕帷盖,三军用之。”②酒店的幌子。许浑《送人归吴兴》:“春桥悬酒幔。”

草: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是岁:这年。)②未开垦过的荒地。《韩非子·显学》:“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厚民产:增加人民的财产。)③粗劣。《史记·陈丞相世家》:“以恶草具进楚使。”④创始;起稿。《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⑥汉字形体的一种。陆游《作字》诗:“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家畜)。《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草草]忧虑劳神貌。《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

碧:

①青绿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②青绿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

池:

①池塘。《荀子·王制》:“污池渊沼川泽。”(污池:贮水的池塘。渊沼:深水池。)②护城河。《韩非子·存韩》:“筑城池以守固。”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