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诗句出处:《海上寄萧立》;是唐朝诗人独孤及的作品。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注释】:

索:

①大绳;粗绳子,泛指绳子。贾谊《惜誓》:“并纫茅丝以为索。”(纫:搓。)②绞成索;使……成绳状。王充《论衡·语增》:“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③法度。《左传·定公四年》:“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疆:疆理土地。)④寻找;搜寻;求取。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韩非子·孤愤》:“求索不得,货赂不至。”⑤索取;要。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⑥尽;完结。《韩非子·初见秦》:“士民病,蓄积索。”⑦单;孤独。陶潜《祭程氏妹文》:“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乖隔:分离。)

索居:

散居,独居。白居易《与元九书》:“小穷则以诗相勉,~~则以诗相慰。”

居:

(一)①坐。《论语·阳货》:“居,吾语女。”(语yù:告诉。女rǔ:汝。)《礼记· 曲礼上》:“居不主奥。”(奥:室内西南角。)②居住。《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③住处。《诗经·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④停;留。《新书·大政下》:“待士而以敬,则士必居矣。”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不居,乃记之而去。”⑤处于。《周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辎zī车:有帷的车。)⑥闲居;闲处。《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⑦当;任。戚继光《将官到任宝鉴》:“居官不难,听言为难。”⑧占;占据。《中说·天地》:“封域之制无广地,不居良田。”(封域:指墓地。)《礼记·王制》:“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⑨收藏;积蓄。《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蔡:乌龟壳。)《史记·吕不韦列传》:“此奇货可居。”⑩过了。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史记·李将军列传》:“居久之,孝景崩。”(孝景:汉景帝。崩:帝王死亡。)(二)jī语气词。相当于“乎”。《诗经·邶风· 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诸:语气词。)

动:

①行动; 活动。《周易·系辞下》:“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利:利益。迁:变易。)《孙膑兵法·见威王》:“事备而后动。”②劳作;劳动。《孟子· 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盻盻:恨视。)③震动;移动。《孙子兵法· 军争》:“悬权而动。”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④使用;动用。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⑤发动;开动。《汉书·魏相传》:“今边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旧指皇帝亲临。动轫:启动车辆。)⑥萌发;发生。《齐民要术·插刜》:“刜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上时:最好的时间。开莩:叶子裂开。)⑦改变;变化。《后汉书·班固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⑧感动;触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怀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乡关。”⑩引动;牵动。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闻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动物。归有光《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被:施加。)(1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次数很多,相当于“常常”“动不动”。《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

经:

①织物的纵线叫“经”。《文心雕龙·情采》:“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论衡· 量知》:“恒女之手,纺绩织经。”(恒:常。)②南北向的道路为“经”(东西向的为“纬”)。《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③道路。张衡《东京赋》:“经涂九轨,城隅九雉。”④中医称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为“经”。《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技:即“枝”,枝脉。肯綮qìng:筋骨结合之处。軱gù:大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教以上下经脉五诊。”⑤具有典范性的著作。如:《十三经》;佛经;《道德经》。《史记·儒林列传》:“(儿宽)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又指记述某一事物、技艺的专书。如:《水经》;《茶经》;《禽经》。⑥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一部,即经部,又称甲部,专门收集《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著作。⑦经过;经历。《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婺(wù)水东南从永康经郡之南门,而西北抵兰溪,与衢江合。”⑧常久。《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⑨常道;常法。《左传·隐公十一年》:“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吕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⑩治理。《荀子·非十二子》:“不可以经国定分。”《吕氏春秋·求人》:“终身无经天下之色。”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1)上吊;自缢。《论语· 宪问》:“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史记·田单列传》:“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距户:闭门。)[经纪]经营管理。《宋书·谢弘微传》:“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生业:赖以生活的职业。)[经营]1. 治理。《诗经· 大雅· 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2. 指艺术构思。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意匠:构思。惨淡:用尽心力。)

秋:

①谷物成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②秋天的庄稼。赵汝鐩《耕织叹》:“香穗垂头秋登场。”③秋季,农历七至九月。李绅《悯农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一年的时间段。《史记·梁惠王世家》:“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⑤时刻;时候。《宋史·宗泽传》:“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⑦形容飞的样子。《汉书·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凤凰秋秋。”

再:

①第二次;又一次。《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作气:振起士气。竭:尽。)②两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③重复;继续。多指将要重复的事或行为。《尚书·大禹谟》:“朕(zhèn)言不再。”(朕:我。)

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曷:

①代词。表示疑问。1. 问事物或人。何;什么。《诗经· 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归:古指女子出嫁。止:助词。怀:来。)张溥《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 问处所或时间。何时;什么时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亡。”(时:是;此。偕:共同。)②副词。表示反诘。岂;难道。《荀子·强国》:“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③通“盍”。何不。《诗经·唐风·有杕(dì)之杜》:“心中好之,曷饮食之?”(杕杜:杜梨树。)

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

月。:

“月。”诗句出处:《一七令·赋月》;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作品。 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圆满中秋,玩争诗哲。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