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遍阑干,堪爱也堪哀。”诗句出处:《江城子六首》;是元朝诗人张之翰的作品。
丹青画出小亭台。巧安排。绝尘埃。二十年间,成此亦奇哉。借问主人凡几醉,直到老,不曾来。来莺去燕莫相猜。水平阶。迳生苔。倚遍阑干,堪爱也堪哀。柳外春风都不管,依旧遣,百花开。
道途急急莫留骖。敝尘衫。困如酣。二载徐州,刚唤作髯参。长记秋风吹别酒,君向北,我来南。来时霜未落寒潭。正山岚。便平探。尝遍闽中新荔不论柑。留著归囊三百首,都直待,见君谈。
黄金台下识行骖。著朝衫。宦情酣。不料维扬,留住老曹参。旧说长江千里外,今只在,小楼南。金焦倒影碧潭潭。送飞岚。要奇探。看取尊前,醉袖旋分柑。一曲高歌春未老,官里事,且休谈。
南乡子隔帘风动玉娉娉。见来曾。眼偏明。手拣芳枝,自插古铜瓶。六载乌台饥欲倒,犹为汝,未忘情。幽姿芳意正盈盈。可怜生。欲卿卿。更取青松为友竹为朋。今夜黄昏新月底,还却怕,太孤清。
去年雪里送君时。马迟迟。思依依。及至金陵,还却值君归。独抱此情谁与语,空三复,草堂诗。年来霜鬓欲成丝。惜睽离。喜追随。四海而今,浑有几相知。上到庐山高绝处,曾为我,一支颐。
闲中自合故人束。五湖居。二年余。郑重君家,远寄数封书。昨日相逢还忆不,只记得,旧清癯。留君无计住须臾。使归吴。重踌躇。曾挂风帆,三度过姑苏。为问台前双白鹭,烟景似,向来无。
以上张之翰作品《江城子》共6首
|
【注释】:
倚:
(一)①斜靠着。《战国策·燕策三》:“倚柱而笑。”②凭恃;倚仗。李白《扶风豪士歌》:“作人不倚将军势。”③偏;斜。《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④随着;合着。多指以歌合乐或以乐伴歌。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⑤椅子。后作“椅”。《金石萃编·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内四倚子。” (二)jī①奇异。《庄子·天下》:“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②通“奇”。单个;独。与“偶”相对。《谷梁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倚轮无反者。”(轮:代指车。反:同“返”。)遍:
①普遍;全面。《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群黎:众庶;黎民。)《荀子·性恶》:“足可以遍行天下。”(足:脚。)②量词。表示次数,相当于“次”、“回”。《三国志· 魏书· 贾逵传》注引《魏略》:“最好《春秋左传》,乃为牧守,常自课读之,月常一遍。”阑:
①门前栅栏。《论衡·谢短》:“画虎于门阑。”②栏杆。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③擅自(出入)。《史记·汲黯传》:“阑出财物于边关。”④残;尽。柳永《迎新春》:“更阑烛影花阴下。”《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使眼色。)⑤衰退;衰落。鲍照《园中秋散》:“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⑥无休止的;无穷尽的。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阑风伏雨秋纷纷。”⑦晚。蔡琰《胡茄十八拍》:“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干:
①古人用以抵御敌人刀箭,捍卫自身的兵器。《诗经 · 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②冒犯;触犯。《后汉书·虞延传》:“于是外戚敛乎,莫敢干法。”③骚扰;侵犯。《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不令兵士干扰侵侮。”④求取;谋取。《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⑤干涉;干扰。《魏书·天象志四》:“齐武帝殂(cú),西昌侯以从子干政。”(殂:死。从子:侄子。)⑥关涉;牵连。《淮南子·说林》:“犹人臣各守其职,不得相干。”⑦岸;水边。《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木声。)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⑨山涧;山间流水。《诗经 · 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⑩量词。相当于“个”。《汉书·食货志下》:“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干城]比喻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勇武貌。公侯:指国君。)堪:
①承受得起。《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后汉书·朱俊传》:“副相国,非臣所堪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狭中:心地狭窄。)②可以;能够。《尚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伯仲,比喻不相上下。即谁能够相比。)爱:
①亲爱;喜欢;喜爱。《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心爱之物。《聊斋志异·石清虚》:“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③男女间有情有爱。苏武《留别妻》:“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移。”④爱惜;怜惜;爱护。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⑤吝啬;贪恋。《老子》:“甚爱必大费。”⑥对别人女儿的尊称。裴同良《清和郡夫人张氏墓志》:“夫人张氏,府君贾秀曾孙,游击休利之爱。”(府君:古称太守或对一般人的尊称。游击:武官名。)⑦通“薆”。隐蔽。《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也:
①语气词。用在句末。1. 表示判断或肯定。《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2.表示疑问或反问。《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②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颜回。)③副词。庾信《镜赋》:“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堪:
①承受得起。《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后汉书·朱俊传》:“副相国,非臣所堪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狭中:心地狭窄。)②可以;能够。《尚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伯仲,比喻不相上下。即谁能够相比。)哀:
①悲哀;悲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悼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不哀吾丧。”(丧:指晋文公之死。)③怜悯;怜恤。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哀叹。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