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了,颠倒显根源。”诗句出处:《望蓬莱四首》;是元朝诗人王处一的作品。
朝元子,偏共道相亲。宿契良因今日现,未来妙果再铺陈。日日转清新。通造化,空外走蟾轮。认正本来清净主,瑶台阆苑四时春。方称个中
天之道,妙用不虚传。一点生成法性,二仪炼就出尘仙。随步结金莲。明了了,颠倒显根源。四大扶持真水火,五光照彻九重天。七祖尽朝元
修真子,物外细搜求。既得出家须惜福,各增功行度春秋。诸事一齐休。持内照,心月按云头。二物冲融成大药,三关流转旋添抽。元海把根
诸童稚,谨意学文章。万事不令心散乱,忘情缄口养和光。开悟内丹方。添清爽,一性转温良。大抵儒风并道理,若能运用两无妨。了了赴仙
以上王处一作品《望蓬莱》共4首
|
【注释】:
明:
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明了:
清楚,明白。《后汉书·华佗传》:“鲁女生数说显宗时事,甚~~,议者疑其时人也。”了:
①完毕;结束。王褒《僮约》:“晨起早扫,食了洗涤。”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了解;明白。《太平广记》卷十引《神仙传》:“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熟研:仔细研究。)③副词。全;完全。用于否定句。《世说新语·言语》:“了无遽(jù)容。”(遽:恐惧。)《世说新语·雅量》:“了无恐色。”④聪明。《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⑤了断;决定。《尹文子·大道上》:“非己所独了。”了了:
①毕竟。《五灯会元》卷一:“(鹤勒那尊者)乃说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无可得,得时不说知。’”②聪明; 懂事。《世说新语·言语》:“小时~~,大未必佳。”③清清楚楚。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见归途。”了:
①完毕;结束。王褒《僮约》:“晨起早扫,食了洗涤。”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了解;明白。《太平广记》卷十引《神仙传》:“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熟研:仔细研究。)③副词。全;完全。用于否定句。《世说新语·言语》:“了无遽(jù)容。”(遽:恐惧。)《世说新语·雅量》:“了无恐色。”④聪明。《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⑤了断;决定。《尹文子·大道上》:“非己所独了。”颠:
①头顶。《诗经·秦风·车邻》:“有马白颠。”②顶部。陶潜《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③颠倒。刘向《九叹·愍命》:“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④倒下。《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⑤颠簸。⑥通“癫”。疯狂。张籍《罗道士》诗:“持花歌咏似狂颠。”颠倒:
①上下倒置。《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衣裳。”②倾覆,败灭。《诗·陈风·墓门》:“讯予不顾,~~思予。”③反而,反倒。《水浒传》回三十八:“安敢如此无礼,~~说我小哉!”倒:
(一)倒下;仆倒。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二)dào ①颠倒;倒传。袁枚《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②反过来。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情愿倒赔家私,送上门儿。”③逆行。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唬得我倒躲,倒躲。”(唬:同“吓”。)④倒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⑤副词。反倒;反而。关汉卿《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显:
①明显。《周易·系辞下》:“夫《周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②显露。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美竹露,奇石显。”③显扬。《孟子·公孙丑上》:“晏子以其君显。”④显赫;显贵。《孟子 · 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者,则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⑤旧时对已故先人的尊称。《尚书·文侯之命》:“汝克绍乃显祖。”根源:
根由,关键。白居易《除裴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行有~~,词无枝叶;忠敬恭顺,贯之以诚。”源:
①水源;源泉。《荀子·法行》:“涓涓源水,不雝不塞。”(涓涓:细流。雝:通“壅”。蔽塞。)②来源;本源。《韩非子· 主道》:“知万物之源。”③探索本源。孟郊《戏赠无本》之二:“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源流]1.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荀子·富国》:“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2.比喻亲属;世系。刘大櫆《〈范氏家乘〉序》:“支属虽繁,源流虽远,而有急相周。”(支属:亲属,宗支。周:赒济。)[源源]连续不断的样子。《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见之:指舜见其异母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