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角声吹老梅三弄,想依稀、曾梦蛾绿。

“角声吹老梅三弄,想依稀、曾梦蛾绿。”诗句出处:《蔬帘淡月》;是元朝诗人邵亨贞的作品。

苍烟古木。渐暝入小溪,鸥鹭如玉。斜倚孤篷眺晚,毳裘寒肃。秋娘渡口山横处,旧曾寻、五陵芳躅。画楼灯火,如今冷落,尘满华屋。柰景物因人反覆。算千古风流,今有谁续。苕水东边月上,酒醒人独。角声吹老梅三弄,想依稀、曾梦蛾绿。西风回首,山中有人,满头黄菊。

【注释】:

角:

(一)①动物的角。《墨子·经说下》:“用牛有角,马无角,是类不同也。”(用:以。)《吕氏春秋·仲夏》:“鹿角解,蝉始鸣。”②古代乐器名,多用于军中。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梦回:梦醒。)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形状像角的东西。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④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多用于地名。⑤角落,物体两个边沿相接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四角龙子幡。”⑥古代量器名。《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二)jué ①比试;争斗。《尉缭子·武议》:“临难决战,接兵角刃。”②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三音,相当于现代简谱的“3”。③古代的一种青铜酒器,形状像爵。《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觯:酒器名。)

角声:

军中号角声。李清照《菩萨蛮》:“~~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声:

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

吹: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兴》诗:“高楼夜吹笛。”③(气体)流动触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吹衣。”④吹嘘;夸口。《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够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酒犊:酒肉。递:交相。)⑤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吹。”

老:

①年岁大。《诗经·邶风·击鼓》:“与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衰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③老年人。《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特用于对资深长者的敬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慭yìn:愿)④老死;终老。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⑤敬老,养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练,有经验。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用于兵者也。”⑦对公卿大夫的总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也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鲁大夫。赵魏:都是晋国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祁奚:晋大夫。)⑨年久的;历时久远的。原来的(与“新”相对)。方苞《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⑩陈旧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11)前缀。用于称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动植物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三:

①基数词。《周易·解》:“田获三狐。”(田:打猎。)②序数第三。《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数或多次。《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弄:

巷子;胡同。《南齐书 · 郁林王纪》:“帝竟无一言,出西弄,杀之。”

想:

①想象。《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而想其生也。”②思索;思考。《吕氏春秋·知度》:“去想去意,静虚以待。”③想念;惦念。杜甫《客居》:“览物想故国。”④估计;推测。⑤打算;希望。《汉书·霍光传》:“天下想闻其风采。”

依:

①靠着;挨近。《孙子兵法·行军》:“依水草而背众树。”罗邺《鹦鹉咏》:“玉槛(jiàn)瑶轩任所依。”(槛:栏杆。轩:窗。)②依靠;依托。《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焉:助词。是。)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③依照。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彭咸:人名。则:准则。)④依恋。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依依]1.轻柔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 留恋;思恋的样子。《楚辞·九思·伤时》:“志恋恋兮依依。”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劳劳:忧伤。)[依稀]仿佛;不清晰。刘禹锡《荆州道怀古》:“南国山川旧帝畿(jī),宋台梁馆尚依稀。”(帝畿:京都。)赵嘏《江楼旧感》诗:“风景依稀似去年。”

稀:

①稀疏;空间或时间上间隔远。与“密”相反。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②极少。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相见常日稀。”③稀薄;不浓。陈思济《漱石亭和段超宗韵》:“羡杀田家豆粥稀。”④副词。用在某些形容词前,表示达到极点。《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

曾:

(一)①副词。竟;乃。《诗经·大雅·板》:“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蔑资:没有货财。师:众人。)②重。指隔两代以上的亲属。《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jùn:大。惠:顺。)③通“增”。增加。《盐铁论·诏圣》:“虽曾而累之,其亡(wú)益乎?” (二)céng ①曾经。《吕氏春秋·顺民》:“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②通“层”。重叠。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熔金。”

梦:

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桃灯看剑,~回吹角连营。”②[动]做梦,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与海神战。”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剧乱知。”

蛾:

①[名]昆虫名。《荀子·赋篇》:“蛹以为母,~以为父。”②[名]蛾眉的省称。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李白《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妾本丛台女,扬~入丹阙。”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