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未应真个,情多老却天公。

“未应真个,情多老却天公。”诗句出处:《白雪》;是宋朝诗人杨无咎的作品。

檐收雨脚,云乍敛、依然又满长空。纹蜡焰低,熏炉烬冷,寒衾拥尽重重。隔帘栊。听撩乱、扑漉春虫。晓来见、玉楼珠殿,恍若在蟾宫。长爱越水泛舟,蓝关立马,画图中。怅望几多诗□,无句可形容。谁与问、已经三白,忒是报年丰。未应真个,情多老却天公。

【注释】: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

真:

①古称仙人为真。《楚辞·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②本性;本质。《庄子·齐物论》:“无益损乎其真。”③真实;真诚。《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④真书,即汉字楷书。⑤副词。的确;实在。杜甫《莫相疑行》:“牙齿欲落真可惜。”

个:

①量词。也作“箇”、“個”。《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②厢房;古代贵族所住正室两旁的房舍。《礼记·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明堂:正殿。)

情:

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绪。《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②特指爱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情根爱胎,何时消败?”③常理;常情。《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④情形;真实情况;实情。《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真实;真诚。《墨子·非攻上》:“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老:

①年岁大。《诗经·邶风·击鼓》:“与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衰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③老年人。《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特用于对资深长者的敬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慭yìn:愿)④老死;终老。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⑤敬老,养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练,有经验。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用于兵者也。”⑦对公卿大夫的总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也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鲁大夫。赵魏:都是晋国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祁奚:晋大夫。)⑨年久的;历时久远的。原来的(与“新”相对)。方苞《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⑩陈旧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11)前缀。用于称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动植物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却:

①退;使退却。《吕氏春秋·序意》:“马却不肯进。”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蒙恬:秦名将。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②避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勇士不却死而灭名。”③不前进,停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④拒绝;退还。《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也?”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⑤回;回转。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卷:收拾,收起。)⑥去;掉。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完成。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⑦副词。1. 表示强调。相当于“正”。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2. 表示重复。相当于“再”、“又”。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3. 表示相反,相当于“倒”、“反”。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公:

①公正;公平。《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祈黄羊可谓公矣。”②公共的;公家的。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③公然;公开地。贾谊《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残贼:害。)④公家,与“私”相对。《诗经·豳风· 七月》:“献豜于公。”⑤通“功”。功劳。《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肤公。”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又为诸侯的通称。《礼记·丧服大记》:“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练:丧服。)⑦古代朝廷官阶的第一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后泛指朝中职掌权者。李白《行路难》:“汉朝公卿忌贾生。”⑧对男子的敬称。《史记·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当斩。”⑨旧称亲属中的尊长。1.称祖父。《吕氏春秋·异用》:“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hè)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搏杖:扶杖。)2. 称父亲。《战国策·魏策一》:“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3.称丈夫之父。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循:顺从。姥:婆婆。)⑩称雄性的禽兽。《齐民要术·作酱法》:“母蟹脐大,圆,竟服下,公蟹狭而长。”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