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鸿又过边羽。”诗句出处:《摸鱼儿》;是宋朝诗人徐一初的作品。
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当年幕府。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边羽。登临莫上高层望,怕见故宫禾黍。觞绿醑。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雨。黄花无语。毕竟是西风,朝来披拂,犹忆旧时主。
|
【注释】:
征:
①出征;远行。《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②征伐。《汉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③争夺;夺取。《商君书·开塞》:“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④赋税。《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⑤收税。《礼记·王制》:“关市讥而不征。”(关:关卡。讥:稽查。)鸿:
(一)①鸿鹄;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②鸿雁;大雁。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借指书信。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歧,喜接鸿鳞。”④大。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大小相维,鸿纤具备。”(维:连结。纤:细小。)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⑤洪水。《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禹、共工:皆上古人名。抑:遏止。辟:摒除。)⑥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二)hòng [鸿蒙]浑沌未开之时。《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洞]空幻无边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澒濛鸿洞,未知其门。”又:
①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问,又如初。”2.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壮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表示轻微转折。《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窃:私下。)5.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④通“祐”。福。《卜辞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过:
(一)①经过;走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史记·高祖本纪》:“西过高阳。”(高阳:地名)。②过去。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适:恰好。霖:甘雨。)③超过;胜出。《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 一。)④过分。张居正《答马总兵》:“一切事体,不必过虑。”⑤探访;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⑥过错;犯错误。《左传·宣公二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⑦量词。遍;次。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 (二)guō 古国名。在今山东省掖县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三)huò 通“祸”。《墨子·鲁问》:“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边:
①侧畔;旁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边缘。苏涣《毒蜂成一窠》诗:“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③边境。《盐铁论·利议》:“思念北边之未安。”④指边防。《宋书·裴松之传》:“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廊庙:指朝廷。尸:主管。)⑤靠近;接壤。《史记·高祖本纪》:“齐边楚。”羽:
①鸟类翅膀上的长羽毛。《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②鸟类的毛。韩愈《原道》:“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毛:兽毛。介:甲壳。)③鸟类及飞虫类的翅膀。曹植《斗鸡篇》:“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又《诗经·曹风·蜉蝣》:“蜉蝣(fú yóu)之羽。”(蜉蝣:虫名。)④代指鸟类。张充《与王俭书》:“奇禽异羽。”⑤古代箭杆上的羽毛。左思《吴都赋》:“应弦饮羽。”(饮羽:中箭。)⑥古代用羽毛做成的舞具。《尚书 · 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干:盾牌。)⑦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