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卷帘三万数,不碍风斤月斧。”诗句出处:《金缕衣/贺新郎》;是宋朝诗人宋无名氏的作品。
帝遣司花女。炯琼琚瑶佩,新来满空飞舞。飞到水晶宫阙处,还被六丁迎住。唤月娣、天孙说与。道是云溪新洞府,粲玉虹、拥出神仙宇。齐星汉,切云雾。朝来细把虹梁举。命日兄、催上金鸦,高高腾翥。云母卷帘三万数,不碍风斤月斧。真个是、去天尺五。恰则紫皇香案近,那砖花、院柳宜年少。双鬓绿,朝天去。
|
【注释】: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母:
①母亲。《诗经·小雅·蓼莪》:“无母何恃?”②老年妇女。《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必有以重报母。”③雌性的(动植物)。《孟子·尽心上》:“五母鸡”。④根本,本源。《老子》第一章:“有名,万物之母。”卷:
(一)把东西向里弯转或向外翻转。后作“捲”(今简化为“卷”)。古乐府《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漫:随便。)《淮南子·兵略》:“鼓不振尘,旗不解卷。” (二)quán ①弯曲;拳曲。《诗经·小雅·都人士》:“卷发如虿(chài)。”(发:头发。虿:蝎子。)《庄子·逍遥游》:“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②通“拳”。亲切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执女手之卷然。”(然:……的样子。) (三)juàn ①书籍或字画的卷轴。泛指书画、书籍。《论衡·商虫》:“书卷不舒有虫。”陶潜《与子俨等书》:“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南齐书·江泌传》:“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升屋:登上屋顶。)②量词。古代书籍、文书等以一个卷轴为一卷。古乐府《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军中文书。)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帘:
酒店、茶馆用作标志的旗子。李白《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三:
①基数词。《周易·解》:“田获三狐。”(田:打猎。)②序数第三。《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表示多数或多次。《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含嚼的食物。)万:
[万俟(qí)]复姓。数:
(一)①计算。《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栉:梳。)②比较起来最突出。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③责备;列举(罪行)。《左传·昭公二年》:“使吏数之。”④称说;诉说。《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馀子:其余的人。)施鉴《天仙子·秋闺》:“无人处,深深语,天涯往事难重数。” (二)shù ①数目。《庄子·秋水》:“号物之数谓之万。”②数词。几;几个。陈恭尹《秋日西郊宴集》:“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新亭:亭名。)③算术。《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④天命;气数。《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⑤规律;法则。《礼记·月令》:“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⑥技艺;方术。《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三)shuò ①多次;频繁。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②副词。屡次。《孙子·行军》:“屡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cù 细;密。《孟子·梁惠王上》:“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罟:网。洿池:池塘。)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碍:
①阻挡;阻碍。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妨碍。《水浒传》十回:“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③遮蔽。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芳草不迷行客路,重杨只碍离人目。”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斤:
古代砍物工具。《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左传·哀公二十五年》:“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兵:兵器。)《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斤]1. 明察的样子。《诗经·周颂·执竞》:“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奄:包括。)2. 谨慎的样子。《后汉书·吴汉传》:“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晋书·孔严传》:“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斧:
①砍木工具。斧子;斧头。《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柯:斧柄。匪:非。克:能。取:同“娶”。)②后人常用“斧柯”喻指媒人。朱鼎《玉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jī),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zhǔ)何如?”(及笄:到了加簪的年龄;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岁结发加簪,二十岁出嫁。属:委托。)③古代的兵器。《国语·晋语八》:“偃也以斧钺从于张孟。”④杀人的刑具。佚名《鸣凤记·杨公劾奸》:“一封奏九重,知他听否,我杨继盛的斧锧(zhì)囹圉(líng yǔ)都在这遭。”(九重:宫禁,指皇帝所居处。斧锧:指被杀;锧,铡刀座。囹圉:牢狱。)⑤斧节,皇帝赐予臣下作为执法的权威。《汉书·王䜣传》:“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绣衣御史:披绣衣的御史。)⑥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⑦敬辞,请别人改文章。沈起凤《谐铎·穷士扶乩(jī)》:“仆有拙稿一卷,愿呈斧削。”⑧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上》:“加斧于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