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图籍,四裔明王,赆賝珍宝。”诗句出处:《瑞鹤仙》;是宋朝诗人史浩的作品。
霁光春未晓。拥绛蜡攒星,霜蹄轻袅。皇居耸云杪。霭祥烟瑞气,青葱缭绕。金门羽葆。听胪唱、千官并到。庆三朝、雉扇开时,拜舞仰瞻天表。荣耀。万方图籍,四裔明王,赆賝珍宝。椒盘颂好。称寿斝,祝难老。更传宣锡坐,钧天妙乐,声遏行运缥缈。逗归来、酒晕生霞,此恩怎报。 |
【注释】:
万:
[万俟(qí)]复姓。方:
(一)①并列。《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也指竹木编成的筏子。《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②方圆。表面积。《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③正方;方形。与圆相对。《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④方向;方位。《墨子·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⑤方面。《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怵惕:戒惧。)⑥正直。《新语·慎微》:“然后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⑦地区;区域。黄宗羲《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⑧指地。古人以为天圆地方,故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⑨方法;办法。《荀子·大略》:“博学而无方。”⑩药方;处方。《后汉书·华佗传》:“精于方药。”(11)道理。《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尚:尊崇。)(12)比拟;比方。《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票(piāo)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票骑:指霍去病。)(13)副词。1.正在。《汉书·高帝纪》:“沛公、项羽方攻陈留。”2. 刚刚。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方成草。”3. 就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治:训练。会猎:一同打猎,是交战的婉辞。)(14)介词。正当。《庄子·养生主》:“方此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二)páng [方羊]徘徊。《左传·哀公十七年》:“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图:
①版图;地图。岳飞《五岳祠盟记》:“取故地上版图。”《周礼·地官·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证之。”(地比:比邻;邻居。正:辨别是非。)②画。《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省识:罕识。环佩:妇女装饰,借指王昭君。)③绘;画。《汉书·苏武传》:“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直以七彩图之。”④思虑;谋划。《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损害。)⑤谋取;图谋。《三国志 · 蜀书·诸葛亮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⑥料想;猜度。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⑦法度。《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图籍:
①图画,书籍。《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②地图,户籍。《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籍:
①记载贡赋、人事及户口等的册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jī)之籍,施邦国之政职。”(畿:国都周围地区。)②名籍,表明姓名、年龄、身份等。陈梦雷《东行口占》:“籍削寄名归卒伍,魂销凭梦返家园。”(削:削除,革去。)③书册。《史记· 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④登记;记录。《史记· 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⑤籍贯。韩愈《答崔立之》:“旧籍在东部,茅屋枳棘篱。”⑥通“藉”(ji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风:同“讽”。)⑦赋税。《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⑧天子到特定的田亩中亲自耕作,表示鼓励农耕。《国语·周语上》:“宣王即位,不籍千亩。”[籍没]登记财产,予以没收。《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四:
①基数,四。《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yì),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淫:嗜欲过度。泆:放纵。)②序数,第四。《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臣之位在四。”《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愬:李愬,邓州节度使,此次袭破蔡州,擒叛军首领吴元济。)③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太簇用四字。”④通“驷”。四匹马驾一辆车。《韩非子·爱臣》:“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四裔:
四方荒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以御螭魅。”裔:
①衣服的边缘。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衣服制》:“凡官员衣服宽窄随身,文官自领至裔,去地一寸。”②泛指边沿。《楚辞·九歌·湘夫人》:“蛟何为兮水裔?”③边远的地方。《隋书·河间王弘传》:“时河东多盗贼,民不得安,弘奏为盗者百馀人,投之边裔。”④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⑤后代。左思《吴都赋》:“虞、魏之昆,顾、陆之裔。”(昆:后代。)明:
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明王:
英明的君主。《庄子·应帝王》:“如是者,可比~~乎?”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赆:
①临别时赠送的财物。《孟子·公孙丑下》:“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②贡礼。珍:
①珠玉。《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②珍贵的;稀有的。《后汉书·马融传》:“珍林嘉树,建木丛生。”(建木:长木。)③珍味。《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袭:重。)④珍爱;珍惜。《后汉书·黄琼传》:“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珍宝:
珍珠宝玉的总称。张衡《西京赋》:“攒~~之玩好。”宝:
①珍贵的东西。《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指随侯珠。和:指卞和璧。)苏轼《和子由》:“千金买战马,百宝装刀镮。”②珍贵的。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后、太子的印玺。《新唐书·车服志》:“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④珍爱。《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迩: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