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讼庭清、祥风和畅,铃斋静、佳气氤氲。

“讼庭清、祥风和畅,铃斋静、佳气氤氲。”诗句出处:《多丽》;是宋朝诗人卢炳的作品。

庆佳辰。熊罴协梦生申。记当年、曾游月殿,笑谈高跃龙津。德弥高、源流孔孟,才迥出、黼黻卿云。亟步华涂,蜚英腾茂,姓名端的简枫宸。最好是、雍容兰省,直道事吾君。还知否,承明倦直,来抚斯民。算人生、五马最贵,朱旛画戟行春。讼庭清、祥风和畅,铃斋静、佳气氤氲。寿宴香浓,梅繁柳嫩,年年今日劝芳尊。须信道、朱颜不老,眉寿等松椿。从兹去,衮衣特立,廊庙经纶。

【注释】:

讼:

①争论;争辩。《盐铁论·利议》:“辩讼公门之下。”②诉讼;打官司。《诗经·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女:同“汝”。速:招致。)③为人辩冤。《汉书·陈汤传》:“大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④颂扬。后作“颂”。《韩非子·人主》:“背左右之讼。”⑤通“公”。公开;明白。《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⑥通“容”。接纳。《史记·吴王濞列传》:“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

讼庭:

法庭。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

庭:

①正屋;厅堂。《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列子 · 杨朱》:“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住:停留。庖:厨房。)②厅堂阶前的院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ān)兮?”(狩:打猎。胡:为何。瞻:看到。县:同“悬”,挂着。貆:同“獾”,兽名。)③帝王议事之处;朝廷。《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众:百官。悉:全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祥:

①吉利;吉祥。《国语·周语中》:“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狄: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②凶吉的征兆。《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③妖异。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忽见妇人数十,散在厅前,倏忽不见,如是累日……厅阶前枯梨树大合抱,意其为祥,因伐之。”④顺。《淮南子·氾论》:“顺于天地,祥于鬼神。”⑤古代丧祭名。父母死后十三个月而祭,称小祥;二十五个月而祭,称大祥。大祥表示丧服期已满。《礼经·檀公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⑥通“详”。详细。《史记·太史公自序》:“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

祥风:

和风。班固《东都赋》:“习习~~,祁祁甘雨。”也作“翔风。”《论衡·应是》:“~~起,甘露降。”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和:

(一)①谐和; 协调。《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yuè)舞笙鼓,乐既和奏。”(籥:古管乐器。)引申为安适、平和。《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shāo)耆(shì)食,和于身也。”(殊:很。强:勉强。耆:同“嗜”。)《吕氏春秋·达郁》:“心志欲其和也。”②谦和;平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颜色愈和。”③和睦;融洽。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④和解;讲和;和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民族的称呼。夷越:古时泛指我国南方的各民族。)《孙子·行军》:“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⑤调和;调节。《吕氏春秋· 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⑥温暖。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⑦连带;伴随。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⑧车铃。傅玄《良马赋》:“结以轾(zhì)轩,节以和铃。”(轾:车前低后高。轩:车前高后低。节:节奏。)《左传·桓公二年》:“锡鸾和铃。”(分别为四种铃,悬挂在车的不同部位。)⑨古代乐器名。即一种小笙。《仪礼· 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 (二)huò 搀合。沈括《梦溪笔谈·活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蒙盖。)

和畅:

舒适,畅快。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畅:

①畅通;通达。《韩非子·说林上》:“登台四望,三面皆畅。”②舒适;快意。《晋书·刘舆传》:“皆人人欢畅,莫不悦附。”(附:归附。)③旺盛。《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④尽情;尽量。王羲之《兰亭集序》:“亦足以畅叙幽情。”⑤副词。甚;很。董解元《西厢记》卷三:“畅忒昏沉,忒暮古,忒猖狂。”

斋:

①祭祀前整洁身心,以示虚敬。《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乃斋。”②信佛的人以素食为斋。白居易《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斋时往往闻钟声,一食何如不食闲?”③施舍饭食给僧、道等。《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每日斋僧布施,随喜看经。”④施舍的饭食。释明概《决对傅奕废佛僧事》:“寺塔宏壮,斋供充盈。”⑤房舍;屋子。多指书店,学舍。《宋史·徽宗纪一》:“诏诸路州学别置斋舍,以养材武之士。”

静:

①静止;平静(与“动”相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墨子·非攻下》:“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周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xī),其动也辟。”(翕:敛息。辟:开启。)②寂静;安静。《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杜甫《甘林》:“喧静不同科。”③安定;平定。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薛玄同》:“玄同自是冥心静神,往往不食。”④闲雅;文静。《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⑤清洁;清净。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嘉:美好。)洪昇《长生殿·雨梦》:“因此把驿庭静扫,銮舆幸早。”(銮舆:皇帝的车驾。)⑥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王建《送宫人入道》:“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内里:宫里。)

佳:

①美;美好。傅玄《吴楚歌》:“燕人美兮赵女佳。”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②赞美。苏舜钦《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韩子我所佳。”

佳气:

①祥瑞的云气。班固《白虎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时喜。”②清雅的气味。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幽兰有~~,千载山阿。”

气:

①气;气体。《列子·天瑞》:“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空气。《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wú)处亡气。”(亡:通“无”。)③自然界阴阳风雨等现象。《庄子·逍遥游》:“御六气之辩。”(御:掌握适应。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变化。)④呼吸;气息。《汉书·苏建传附苏武》:“武气绝,半日复息。”⑤气味。《大戴礼记·四代》:“食为味,味为气。”⑥气势;精神状态。《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⑦古代哲学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实体。《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⑧古代医学指人体生存要素之一。《吕氏春秋·尽数》:“精不流则气郁。”

氤:

[氤氲(yūn)]1.又作“絪缊”。云烟弥漫的样子。张九龄《望庐山瀑布》:“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2.古代指阴阳二气交合的状态。《白虎通·嫁娶》引《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氲:

[氤(yīn)氲]盛大的样子。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烟光草色俱氤氲。”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