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蔡惭王粲,怜衡冀孔融。”诗句出处:《书情献知己》;是唐朝诗人姚鹄的作品。
日日恨何穷,巴云旧隐空。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 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赁居将罄比,乞食与僧同。 花月登临处,江山怅望中。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 坐惜春还至,愁吟夜每终。谷寒思变律,叶晚怯回风。 谒蔡惭王粲,怜衡冀孔融。深恩知尚在,何处问穷通。
|
【注释】:
谒:
①告诉;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请谒其故。”②告发;报告。《韩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直躬:正直的人。)③请求。《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诸:于。)④进见;拜见。《史记·淮阴侯列传》:“欲谒上,恐见禽。”(见:被。禽:擒。)⑤名帖。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写成名片,进见时用。《史记·郦食其列传》:“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⑥古代官名。掌管引进拜见者。杜佑《通典·礼七十四》:“谒者引司徒。”惭:
羞愧。《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高帝不怿(yì)而有惭色。”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粲:
①精米;上等白米。《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适:往。)②鲜明的样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粲烂]灿烂,即光亮鲜明的样子。司马相如《上林赋》:“皓齿粲烂,宜笑的皪(lì)。”(的皪:鲜明的样子。)怜:
①怜悯;同情。《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身居项王掌握中数(shuò)矣,项王怜而活之。”②爱;怜爱。韩愈《履霜操》:“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衡:
①与“直”相对。后作“横”。《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②车辕前端的横木。《论衡·逢遇》:“必有摧衡折轭之患。”(轭:牲口颈上的曲木。)③秤杆;秤。也泛指秤一类称重量的器具。《庄子·胠箧》:“掊(pǒu)斗折衡,而民不争。”(掊:打破。)《淮南子·主术训》:“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④衡量;量轻重。《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斟酌:评论。)⑤平;均。《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化均衡。”(五化:指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孙膑兵法·十问》:“交和而舍,粮食均足,人兵敌衡,客主两俱。”⑥山名。衡山的省称。为五岳之一,古称南岳。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冀:
①希望;企图。《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世说新语·自新》:“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②古九州之一。指今陕西和山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山东西北和河北东南部地区。《左传·僖公二年》:“冀为不道。”孔:
①通;通达。《汉书·西域传上》:“辟(pì)在西南,不当孔道。”(辟:偏僻。当:处在某个地方。)②孔洞;窟窿。《卖油翁》:“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史记·田儋列传》:“既葬,二客穿其冢(zhǒng)旁孔,皆自刭(jǐng),下从之。”(冢:墓。自刭:割颈自杀。下:指下到墓内。)《梁书·沈约传》:“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革带:皮腰带。)③量词。《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崖端穴数孔。”(端:顶端。)④孔子的简称。《论衡》有《问孔篇》。⑤副词。表示程度。甚;非常。《诗经·郑风·羔裘》:“孔武有力。”(武:勇猛)。融:
①冰雪融化;消融。杜甫《晚出左掖》:“楼雪融城湿。”(渎:水渠。)贺铸《画楼空》:“吴门春冰雪初融。”②融合;融会;交融。朱熹《朱子全书·学三·致知》:“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③明亮。《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④流通;融通。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⑤和乐;恬适。《晋书·陶潜传》:“每一醉,则大适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