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汾祠雍畤望通天,玉堂宣室坐长年。

“汾祠雍畤望通天,玉堂宣室坐长年。”诗句出处:《奉和御制春台望》;是唐朝诗人许景先的作品。

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秦城连凤阙,汉寝疏龙殿。
文物照光辉,郊畿郁葱蒨。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
复道晓光披,宸游出禁移。瑞气朝浮五云阁,
祥光夜吐万年枝。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
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汾祠雍畤望通天,
玉堂宣室坐长年。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宫诫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昆虫不夭在春蒐,
稼穑常艰重农术。邦家已荷圣谟新,犹闻俭陋惜中人。
豫奉北辰齐七政,长歌东武抃千春。

【注释】:

祠:

①春祭。《诗经·小雅· 天保》:“禴(yuè)祠烝尝。”《汉书·郊祀志》:“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②得福谢神。《礼记·曲礼上》:“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③祭祀。《汉书·元帝纪》:“祠后土。”

雍:

①和谐;和睦。《尚书 · 无逸》:“言乃雍。”曾巩《吴太初哀词》:“父母之欢兮,兄弟以雍。”②古代天子祭祀毕撤去祭品或食毕撤膳时所奏唱的乐歌。《淮南子·主术》:“奏雍而彻。”③通“饔”。熟食;早餐。《墨子·七患》:“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④通“壅”。堵塞。《汉书·匈奴传》:“隔以山谷,雍以沙幕。”(沙幕:沙漠。)⑤通“拥”。拥有。《战国策·秦策五》:“雍天下之国。”[雍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西、陕西至青海、甘肃一带。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雍容]1.仪态大方,从容不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雍容闲雅甚都。”(闲:通“娴”。文雅。都:美好。)《汉书·薛宣传》:“进止雍容。”(进止:进和退)2.形容华贵,有威仪。《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车马服从,雍容如也。”

畤:

①古时帝王祭祀天地五帝之地。《汉书·郊祀志上》:“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②水中的小块陆地。《史记·封禅书》:“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qí)畤、栎阳而祀白帝。”

望:

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

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

玉堂:

①宫殿的美称。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跻于罗帷,经于洞房。”②豪贵的居宅。张柬之《东飞伯劳歌》:“窈窕~~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③嫔妃的居处。《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谒。”④神仙的居处。孙绰《游天台山赋》:“朱阙玲珑于林间,~~阴映于高隅。”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宣:

①周遍;普通。《诗经·大雅·公刘》:“既顺乃宣,而无永叹。”②宣扬;显明。《汉书·元帝纪》:“宣明教化,以亲百姓。”③通;疏通。《左传·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泽。”(汾、洮:二水名。障:阻挡。)④发泄;发散。嵇康《声无哀乐论》:“歌以叙志,舞以宣情。”⑤公开。仲长统《昌言·理乱》:“君臣宣淫。”⑥君主的诏谕。《三图志·吴书·吴主传》:“特下燕国,奉宣诏恩。”

宣室:

①古代宫殿名。《淮南子·本经》:“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②泛指皇帝所居的宫殿。王勃《滕王阁序》:“奉~~以何年?”

室:

①居室;房屋。《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②堂后的正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③家。《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④朝廷。《尚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汉书·刘向传》:“禄去公室,权在外家。”⑤妻子。《礼记·曲礼上》:“三十而壮,有室。”⑥坟墓;墓穴。《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⑦刀剑的鞘。《史记·刺客列传》:“拔剑,剑长,操其室。”⑧星宿名。也称“营室”。二十八宿之一。

坐:

①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放在脚跟上。《左传·宣公二年》:“坐而假寐。”《吕氏春秋·离俗》:“终日坐,不自快。”②座位。后来写作“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史记·项羽本纪》:“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又比喻容易,不费力。《孟子·离娄下》:“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敌,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日至:指冬至。)③据守;坚守。《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④诉讼人对质;对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庄子为坐。”(庄子:人名。)⑤犯罪;囚犯……获罪。《晏子春秋·杂下》:“王曰:‘何坐?’曰:‘坐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也指判罪,定罪。《汉书·霍光传》:“敢有毁者,坐之!”⑥徒然;白白地。李白《蜀道难》:“以手抚膺坐长叹。”⑦因为;由于。古诗《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美女名。)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⑧居住;停留。归庄《黄孝子传》:“父子坐旅中倘怳(tǎng huǎng)累月,因留过岁。”(惝怳:失意。累:数。)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