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诗句出处:《睢阳感怀》;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长驱阴山卒,略践三河地。 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 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贰。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 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饥喉待危巢,悬命中路坠。 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 空城唯白骨,同往无贱贵。哀哉岂独今,千载当歔欷。
|
【注释】:
甘:
①味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周:遍布。豆:盛肉器。)②甜味。《荀子·荣辱》:“口辨酸咸甘苦。”③美好;动听。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④情愿;乐意。龚自珍《病梅馆记》:“甘受诟厉。”张耒《夜坐》:“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锋:
①兵器锐利的部分。《尚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②器物的尖端。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③作战或行军时的先头部队。《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刃:
①刀口;刀锋。《尚书· 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砺:磨。)②刀、剑等有锋刃的兵器。《淮南子·氾论》:“铸金而为刃。”柳宗元《童(ōu)区寄传》:“一人卧,植刃道上。”(植:插。)③(用刀剑)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请自刃于庙。”④通“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刃。”《盐铁论·诏圣》:“严墙三刃,楼季难之。”(严:通“岩”。高峻。楼季:战国时善奔跑腾跃的勇士。)毙:
①仆倒。《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②死。《聊斋志异·娇娜》:“忽而崩雷暴裂,生仆遂毙。”莫:
①(mu)[名]日落的时候。《礼记·聘义》:“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没有什么。《庄子·秋水》:“天下之水,~大于海。”③[副]不。《墨子·公输》:“杀臣,宋~能守,乃可攻也。”夺:
①强取;夺去。《管子·任法》:“借人以其所操,命曰夺柄;借人以其所处,命曰失位。”②脱漏。江淹《张黄门协苦雨》:“燮燮凉叶夺,戾戾飔风举。”特指抄刊古书时文字脱漏。俞樾《茶香室丛抄·扬州二十四桥》:“按,依此数之,未足二十四数,疑有夺误也。”③错过;错失;耽误。《荀子·富国》:“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关市:设在交通要道的集市。)④强取;剥夺。《左传·定公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hūn)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阍:看门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⑤削除;剥夺。《左传·昭公十三年》:“(楚灵)王夺鬭韦龟中犨(chōu),又夺成然邑使为郊尹。”(鬬韦龟、成然:二人为父子,均楚国大夫。中犨:邑名。)《金史·世宗纪中》:“又以台臣徇势偷安,畏忌不敢言,夺俸一月。”(徇:屈从。)⑥争夺;争得;竞争。《旧唐书·韩游瓌传》:“乃退入城。贼急夺门,游瓌与贼隔门血战,会暝乃解。”(暝:黄昏,天黑。)《世说新语·夙惠》:“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⑦压倒;胜过;超过。《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郑地的俗乐。)赵孟頫《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⑧照耀;震慑。闻人蒨《春日》:“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宋之问《嵩山天门歌》:“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xì)红,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赩:赤色。)⑨用某种强力、手段,迫使对方改变或放弃(原来的主张)。《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与?”(六尺之孤:未成年的孤儿。)又特指任职期间遭父母丧事不令离职或丧服未满强令出仕。通称“夺服、夺哀、夺礼、夺情”等,省称“夺”。《新唐书·狄仁杰传附狄光嗣》:“母丧,夺为太傅少卿,固让。睿宗嘉其诚,许之。”⑩裁定;认定。《论衡·超奇》:“书疏文义,夺于肝心。”坚:
①坚固;坚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披坚执锐。”《吕氏春秋·任地》:“凡耕之道……坚者耕之。”(耕:用犁把土翻松。)②牢固;坚固。《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梃:木棒。)③坚固的东西。《史记·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义:宋义自称。运策:运用谋略。)④坚强;强劲。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⑤坚定;不动摇。《战国策·魏策一》:“不敢坚战。”欧阳修《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及陛下坚不许辞,方敢受命。”坚贞:
坚定,忠正。韦应物《睢阳感怀》:“甘从锋刃毙,莫夺~~志。”贞:
①卜问;占卜。《周礼·春官·天府》:“以贞来岁之媺恶。”《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②坚定;有节操。《史记·赵世家》:“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难:患乱。)③封建礼数压迫束缚妇女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④正。《尚书·太甲下》:“万邦以贞。”志:
①心意。《尚书·舜典》:“诗言志。”②志向。《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hú胡)之志哉!”③通“痣”。皮肤上的斑痕。《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tóng)子,腰有紫志。”④通“帜”。旗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设兵张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