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诗句出处:《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栖身齿多暮,息心君独少。慕谢始精文,依僧欲观妙。 冽泉前阶注,清池北窗照。果药杂芬敷,松筠疏蒨峭。 屡跻幽人境,每肆芳辰眺。采栗玄猿窟,撷芝丹林峤。 纻衣岂寒御,蔬食非饥疗。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欲同朱轮载,勿惮移文诮。
|
【注释】:
郡: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周朝县大郡小,秦朝郡大县小,汉朝因之。隋唐后,州郡互称,至明朝而郡废。白居易《洛中偶作》:“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守、郎:皆官名。)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优:
①富饶;丰足。《荀子·王制》:“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后汉书 ·仲长统传》:“蓄积非横赋敛以取优饶者也。”(横:暴虐。赋:赋税。敛:征收。)②优厚;优待。《汉书·匡衡传》:“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褒:赞扬。)《晋书·张宾载记》:“任遇优显,宠冠当时。”③有余力。《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做官。)④优秀;优越。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宋史·苏辙传论》:“独其齿爵皆优于兄。”(齿:寿数。爵:爵位。)⑤闲适自得;安逸。《诗经 · 小雅 · 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lì)矣。”(戾:好。)⑥犹豫不决。《管子·小匡》:“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敏:敏锐。)⑦古代指演员。《管子·小匡》:“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侏儒:矮人;小丑。)⑧表演的歌舞、杂戏、戏剧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观优。”《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具酌演优。”(酌:酒。)⑨戏谑。《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⑩宽和;宽厚。《国语·周语下》:“所以优柔容民。”[优游]也作“优遊”。1.悠闲自得。《诗经·大雅·卷阿》:“优游尔休矣。”欧阳修《〈归田录〉自序》:“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其天年。”2.宽广博大的样子。《楚辞·九章·惜往日》:“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3.宽和;宽厚。《孔子家语·儒行解》:“礼必以和,优游以法。”4.犹豫不决。《尚书大传》卷四:“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贤:
①有德行;有才能。《左传·隐公三年》:“先君以寡人为贤。”②指有才能的人。《谷梁传·文公六年》:“使仁者佐贤者。”(佐:辅助。)③优良;美善。韩愈《谢自然》:“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④胜过;超过。《墨子·公孟》:“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⑤劳苦。《诗经·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⑥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史记·刺客列传》:“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⑦作第二人称的敬称。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⑧车毂贯穿的孔,在车辐内一端略大的称贤。《周礼·考工纪·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榻:
①狭长而低的坐卧用具。《释名·释床帐》:“长狭而卑曰榻。”《晋书·羊琇传》:“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②案。《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孙权)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③摹印。《书断·购兰亭序》:“帝命供奉榻书人赵模、韩道政、冯乘素、诸葛贞等四人。”朝:
(一)①朝见。《礼记·内则》:“昧爽而朝。”②拜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qióng)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临邛:地名。令:县令。缪:诈。)③朝廷。《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④朝代。杜甫《诸将》:“汉朝陵墓对南山。”⑤政事。《西京杂记》卷一:“上(汉武帝)时服此裘以听朝。”(服:穿。)⑥官府大堂。《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⑦介词。面对;向。[朝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朝曾在这里建都。 (二)zhāo ①早晨。《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②日;天。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编:
①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或脱简,或脱编。”②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或按照顺序排列。《汉书·东方朔传》:“目若悬珠,齿若编贝。”(贝:贝壳。)③编结;交织。《晋书·孙登传》:“夏则编草为裳。”④成本的书或书的一部分。卢照邻《乐府杂诗序》:“访遗编于四海。”⑤用作书的量词。《史记·留侯世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⑥编写;创作。《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贡:
①向君主或朝廷进献东西。《左传·桓公十五年》:“诸侯不贡服。”②进献的贡品。《史记·齐太公世家》:“楚贡包茅不入(纳),王祭不具,是以来责。”③赋税名。传说为夏代的税制。《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④推举。《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士:
①从事某种活动的男子。《周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诗经·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③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贵族的最下一等。《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贤者。后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yù)货曰商。”(鬻:卖。)⑤古代的法官;狱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管夷吾:管仲。孙叔敖:春秋时楚令尹。海:指隐居海滨。)⑥对人的美称。古乐府《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⑦古军制,在车上者称士,也称“甲士”。与“步卒”相对。屈原《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⑧通“事”。职事;从事。《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论衡·刺孟》:“有士于此,而子悦之。”⑩通“恃”。依靠;凭借。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诏:
告诉;告知。《尚书·微子》:“多瘠罔诏。”(瘠:疾苦。罔:无处。)②告诫;教诲。《吕氏春秋·审分》:“问而不诏,知而不为。”③皇帝下达命令。《史记·文帝本纪》:“于是诏丞相罢官。”④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史记·秦始皇本纪》:“遵奉遗诏,永承重戒。”⑤征召。《后汉书·冯衍传》:“诏伊尹于亳(bó)郊兮。”⑥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