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桁袭中单,浴床抛下绤。”诗句出处:《和柯古穷居苦日喜雨》;是唐朝诗人韦蟾的作品。
贞机澹少思,雅尚防多僻。揽葛犹不畏,劳形同处瘠。 头焦讵是焚,背汗宁关炙。方欣见润础,那虞悲铄石。 道与古人期,情难物外适。几怀朱邸绶,颇旷金门藉。 清奥已萧萧,陈柯将槭槭。玉律诗调正,琼卮酒肠窄。 衣桁袭中单,浴床抛下绤。黎侯寓于卫,六义非凡格。 |
【注释】:
衣:
(一)①上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裳:裙子;下衣。)②泛指衣服。《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褐:用粗毛做的短衣。卒:终。)③遮蔽身体局部的东西。《晋书·惠帝纪》:“帝坠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④器物的外罩。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⑤指果实的皮、膜。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⑥指覆在地皮表面上的某些东西。白居易《营闲事》:“暖变墙衣色。”⑦鸟羽虫翅。陆游《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张耒《夏日》:“蝶衣晒粉花枝舞。”[衣钵]亦作“衣缽”。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盂,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杨万里《赠王婿时可》:“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二)yì①穿(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许子:许行。)②给人衣服穿。《左传·昭公十三年》:“寒者衣之,饥者食之。”③覆盖。《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薪:柴草。)④包裹。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桁:
(一)屋梁上或门窗框上的横木。何晏《景福殿赋》:“桁梧复叠,势合形离。”又用作动词,在横木上悬挂。《齐民要术·种蒜》:“叶黄、锋出则辫,于屋下风凉之处桁之。” (二)háng ①夹在犯人头上、小腿上的大型刑具,也用作动词。《隋书·刑法志》:“流罪已上加杻械,死罪者桁之。”(杻械:手铐脚镣。)②浮桥。《水经注·涔水》:“城北水旧有桁。”《晋书·温峤传》:“峤讨王敦,烧朱雀桁以挫其锋。”(三)hàng 衣架。《宋书·乐志·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袭:
①加衣;穿衣。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②层;重。沈约《郊居赋》:“孤嶝(dèng)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③重复;再次。《左传·哀公十年》:“事不再令,卜不袭吉。”(再令:再次发命令。吉:指问吉凶。)④因循;沿袭。《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⑤世袭;继承封爵或职位。《史记· 秦始皇本纪》:“太子胡亥袭位。”⑥侵袭;熏逼。《淮南子·精神》:“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⑦袭击;乘人不备而进攻。《旧唐书·黄巢传》:“乃袭破沂州据之。”⑧量词。用于衣服等。相当于“副”、“套”。黄滔《奉和翁文尧蒙恩赐金紫》:“面蒙君赐自龙墀(chí),谁是还乡一袭衣?”(龙墀:帝座前的台阶。)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单:
(一)①单独;一个。《三国志·蜀书·郤正传》:“舍妻子,单身随侍后主。”②单层;单薄。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③记载事物的纸片;单张成片状的东西。胡太初《昼帘绪论·听讼》:“令遇决一事……不若令自逐一披览案卷,切不要案吏具单。”④通“殚”。竭尽。《墨子·七患》:“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 (二)dàn 诚实;厚道。《诗经·小雅·天保》:“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三)chán [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称号。《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单于曰头曼。”(四)shàn 姓。浴:
洗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重耳:晋文公名。骈胁:肋骨紧密相连。薄:迫近。)《楚辞·渔父》:“新浴者必振衣。”床:
①[名]坐榻,卧具。《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去,诺诺复尔尔。”《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②[名]安放器物的架子。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无时离手。”③[名]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下:
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②等级低的。《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谦词。《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④质量低的。陆羽《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时间在后的。《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⑥次序靠后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⑦低于;少于。《吕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情况、条件等。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⑩由高处往低处。《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2)攻克。《吕氏春秋·慎大》:“一朝而两城下。”(13)退让。(14)颁布;下达。《韩非子·内储说上》:“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苏轼《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16)动作的次数。林嗣环《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绤:
粗葛布。《礼纪·丧服大纪》:“絺绤纻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