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儒昔训奖,仲季时童孩。”诗句出处:《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是唐朝诗人苏颋的作品。
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 音容旷不睹,梦寐殊悠哉。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喜传上都封,因促傍吏开。向悟海盐客,已而梁木摧。 变衣寝门外,挥涕少城隈。却记分明得,犹持委曲猜。 师儒昔训奖,仲季时童孩。服义题书箧,邀欢泛酒杯。 暂令风雨散,仍迫岁时回。其道惟正直,其人信美偲。 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故乡闭穷壤,宿草生寒荄。零落九原去,蹉跎四序催。 曩期冬赠橘,今哭夏成梅。执礼谁为赗,居常不徇财。 北登嵔山累坂,东望姑苏台。天路本悬绝,江波复溯洄。 念孤心易断,追往恨艰裁。不遂卿将伯,孰云陈与雷。 吾衰亦如此,夫子复何哀。 |
【注释】:
师:
①人众;群众。《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②军队编制;按照周代军制,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 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五,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③泛指军队。《左传·成公二年》:“齐师败绩。”④老师。《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榜样;样子。《汉书·李寻传》:“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来:未来。)⑥专司一事的长官或掌握某种专长、技术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士师不能治士。”⑦古代特指乐官。《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⑧对和尚的尊称。《北史·齐文宣帝纪》:“晋阳有沙门,乍愚乍智,时人不测,呼为阿秃师。”(沙门:和尚。测:测度。)⑨学习;效法;以……为师。《孟子·离娄上》:“莫如师文王。”儒:
①周、秦之际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教导民众的人,即术士。《周礼·天官·冢宰》:“儒以道得民。”②儒家。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思想流派。《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③泛指读书人或学者。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鸿:大。)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④通“懦(nuò)”。软弱;懦弱。《北史· 王宪传》:“性儒缓不断。”昔:
①同“腊”。干肉。《逸周书·器服》:“焚菜脍五昔。”(脍:细切的肉。)②从前;往日。《盐铁论·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陈旧;久远。钱谦益《渡河闻何三季穆之讣》:“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庄子·天运》:“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错(cuò)”。交错。《周礼·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纹理粗糙。)⑥末尾;终了。《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国君。”训:
①教导;教诲。《左传·桓公一三年》:“训诸司以德。”②教导的话。《书·盘庚》:“予告汝训女。”(女:同“汝”。)③训练。《晋书·羊祜传》:“祜缮甲训卒。”④规范;准则。《诗经·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式:效法。)⑤解释;训释。《汉书·艺文志》:“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奖:
①劝勉;鼓励。《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无亢不衷,以奖乱人。”(亢:提高。衷:善。)《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朕于臣下务在奖护,才用优劣,一一可见,随其器能,各加任使。”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②辅助;扶掖。《国语·周语中》:“叔父使士季实来修旧德,以奖王室,无相害也。”徐干《中论·考伪》:“奖育童蒙,训之以己术,托之乎勤诲。”《世说新语·捷悟》:“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③赏识;称赞。《文心雕龙·颂赞》:“然本其为义,事生奖叹。”《后汉书·郭太传》:“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鉴:识别,判定。)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清有天下百余年,奖崇六艺之科,表章明经之儒,招徕献书之路。”(明经:通晓经术。)仲:
①排行第二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箎。”②位居第二的。钱起《过鸣皋隐者》:“仲月霁春雨,香风生药田。”(霁:放晴。)季:
①排行在末的,年少的。《诗经·召南·采苹》:“有齐季女。”(齐:同“斋”。斋戒。季女:未婚少女。)②弟兄或同辈排行最小的。《新唐书·李传》:“季弟感年十五”。也泛指弟弟。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起予者谁,得我二季。”(起:启发。)③季节。一年四季。《吕氏春秋·季春》:“季春之月,日在胃。”④一个季节的末了。《礼记· 月令》:“季春之月。”⑤古指一个朝代的末了。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⑥时期;时节。曹植《释愁文》:“子生末季。”(子:你。末:衰落。)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童:
①男仆。《仪礼·既夕礼》:“童子执帚。”②儿童。《礼记·檀弓下》:“与其邻童汪踦(qī)往。”(汪踦:人名。)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山无草木。《管子·侈靡》:“山不童而用赡。”(赡:丰富。)④牛羊无角。《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俾出童羖(gǔ)。”(俾:使。羖:公羊。)⑤顶秃。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豁:缺。竟:至。裨:补益。)⑥愚昧无知。贾谊《新书 ·道术》:“反慧为童。”《白虎通·嫁娶》:“言己智能寡少如童蒙也。”⑦通“瞳”。《汉书·项籍传赞》:“舜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重:重叠。)⑧通“同”。相同。《列子· 黄帝》:“状不必童而智童。”孩:
①小儿笑。《老子》第二十二章:“如婴儿之未孩。”②幼小。《礼记·月令》:“毋杀孩虫。”《国语· 吴语》:“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播弃:舍弃。黎老:指老人。)③幼儿;小孩。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字:养育。而:你。)杜甫《山寺》:“自哂同婴孩。”(哂shěn: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