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绫》

《缭绫》

诗歌篇名。唐白居易作。《新乐府》第三十一首。作者原注:“念女工之劳也。”今人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暴露统治者穷奢极欲、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缭绫是一种最珍贵的高级丝织品,织十匹普通绸子的劳力,还抵不上织缭绫一匹所费的多;而皇帝一要就是一千匹,并指定要织各种特殊花样。送到宫廷里,就拿去做舞衣,随便糟蹋,毫不爱惜。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享乐生活是如何建筑在压榨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的。诗中对女工们辛勤劳动的结晶——缭绫的高度工艺成就,作了非常细致而形象的描写;和统治者的任情浪费对比之下,人们会随着作品的艺术感染而加强对统治者的愤恨。结尾说:若是歌舞的人看见织工的辛苦,也会表示同情而爱惜身上的舞衣,讽刺的矛头似乎转向了歌舞人。这是由于作者当时所处的地位,不能直接斥责皇帝,而不得不如此。同时,因为‘昭阳舞人’直接和缭绫发生关系,从她们的身上点明主题,也比较自然一些。”今人霍松林说:“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美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讽刺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此诗对缭绫这种珍贵的高级丝织品作了细致而形象的描绘,极力赞美缭绫的高度工艺成就;进而通过“越溪寒女”辛勤劳动和“昭阳舞人”奢侈浪费的强烈对比,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荒淫享乐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织工们的深切同情。诗从描写缭绫的精美奇绝入笔,采用一系列比喻,新意层出,波澜叠起;又将缭绫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加以对比,比照鲜明,落墨于“昭阳舞人’的豪奢淫糜,笔锋所刺,直指当朝。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言已尽而意袅袅,表现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8-3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guji/zuopinjiedu/18399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