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娜》

《娇娜》

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作。清吕湛恩《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不愧人间公子名,为谋家室太多情。松娘颜色娇娘德,只合青天誓死生。”清冯镇峦说:“此篇不写松娘,极写娇娜,暗写公子,落笔出人意表。”(《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但明伦说:“真能好色者,不必其果为我所有也。孟子谓,无怨女旷夫,是与民同好色,即此意。《夷坚志》有云:譬如见白饭在地,必拾之,不必真食之也。此诚罕言而喻。读至此,不知所云,迟之又久,得前人二语曰: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又说:“娇娜能用情,能守礼,天真烂熳,举止大方,可爱可敬。”(同上)清何守奇说:“娇娜一席,却被松娘夺去。使孔生矢志如雷轰时,未必不有济也。”(同上)今人马振方《聊斋艺术论》说:“《娇娜》着力表现的不是爱情,而是友情——青年男女之间的友情。这在当时不仅难能可贵,而且难以想见。蒲松龄在宝应、高邮为知县孙蕙作幕宾时,结识过歌妓顾青霞,并特选唐人绝句百首供其吟咏。此种友谊或许有助于这篇什的写作。但象娇娜那样白璧无瑕、晶莹透明的‘腻友’,象她与孔生互相救助、‘棋酒谈宴’的纯洁之情,无疑也是超现实的,是用幻想美化了的生活产物。”这是一篇赞美青年男女友谊的动人颂歌。狐女娇娜为负笈游学,身患绝症的孔生割瘤医病,表现了她的外科技术的独特高妙和为人处事的聪明灵巧,致使孔生为之倾倒,“悬想容辉,不能自已”,然而,因娇娜年幼,孔生便与其爱姊松娘结为情侣,返回故乡,后来,娇娜也另嫁他人;不久,当狐女全家忽遭雷霆之劫时,孔生没有因为得不到娇娜的爱情而冷眼旁观,而是不避风险,仗剑于门,虽霹雳轰顶,也不退缩半步,矢共生死,奋起相救。这种对青年男女之间生死不渝的纯洁友谊的歌颂,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故事离奇瑰丽,情节曲折动人,跌荡多姿;赋予狐魅以人的性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对生活细节、环境的描绘、渲染,塑造了光彩耀人的人物形象,“使花妖狐魅,各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语言清丽典雅,笔致细腻蕴藉。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guji/zuopinjiedu/18409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