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乙(一)”·通假字

    通“鳦”,燕子(紫燕)。 《南史·顾欢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南齐张融《答周颙书》:“道佛两殊,非凫则乙。”唐柳宗元《天对》:“胡乙鷇之食,而怪焉以嘉。”宋穆修《秋风会遇》诗:“再见来巢乙,频闻入市寅。”寅,虎。...

    “乘(五)”·通假字

    通“朕”,第一人称(我),本无分贵贱均可通用,一度时期为皇帝垄断。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蒙宣法味令斋解,又休(沐)谈杨(扬)决乘怀。”“乘(垂)道力,乞兹哀,赴(副)乘情,成察乘怀。”按: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第一篇释称谓[乘]条云:“...

    “乘(四)”·通假字

    1.通“趁”,利用,凭恃,仗。 《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汉贾谊《过秦论(上)》:“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汉桓宽《盐铁论·世务》:“令匈奴挟不信之心,怀不测之诈,见利如前,乘便而...

    “乘(三)”·通假字

    通“升”,登。 《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又《魏风·氓》:“乘彼垣,以望复关。”《列子·黄帝》:“俱乘高台。”《楚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注:“乘,登也。”战国楚宋玉《风赋》:“乘凌高城,入于深宫。”唐杜甫《溪...

    “乘(二)”·通假字

    通“甚”(表程度),相当于“很”。按:“乘”可为“剩”省借。“剩”通“甚”,故“乘”亦可与“甚”义通,且“乘”、“甚”音近,故得通假。 唐王翰《古娥眉怨》诗:“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乘知白日不可思,一死一生何足算。”...

    “乘(一)”·通假字

    1.通“剩”,剩下,剩馀。 《孟子·离娄(下)》:“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後反(返)。” 2.通“勝”,战勝,勝过。 《尚书·西伯戡黎》:“周人乘黎。”《吕氏春秋·权勋》:“天下天乘之。”汉高诱注:“乘,犹胜也。”...

    “乍(三)”·通假字

    通“则”。 卜辞:“我见祀宾,乍帝降若;我勿祀宾,乍帝降不若。”(参见胡小石《甲文骨例》,现收入其论文集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刊)...

    “乍(二)”·通假字

    1.通“炸”,张开,绽开,或云通“张”,张开。按:“乍”与“张”为一音之转。因害怕而颤动,颤栗,发抖。 《盆儿鬼》四[滚绣毯]曲:“道假来你又不是假,道耍来你又不是耍,直被你唬得心慌胆乍。”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谁道俺的残生命,又撞着这狼夜叉。俺战兢兢...

    “乍(一)”·通假字

    1.通“作”。按:商周青铜器铭文“作”多作“乍”。 《司寇良父壶》:“(司)寇良父乍为卫姬壶”。《 父盉》:“ 父乍兹女匋(宝)香。”金文《利簋》:“用乍公宝 彝。”《墨子·兼爱(中)》:“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按:于省吾《双剑誃诸...

    “乏(二)”·通假字

    通“犯”。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正乱》:“帝曰:‘毋乏吾禁。’”...

    “乏(一)”·通假字

    通“覂”,废弃;败坏。按:《广雅·释诂(一)》:“贾,覂也。”清王念孙疏证:“覂谓败弃之也。” 《庄子·天地》:“子往矣,无(毋)乏吾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乏,废也。”按:清王念孙云:“‘乏’与‘覂’亦声近义同。”《左传》僖公十年:“失刑乏祀。”《汉...

    “么”·通假字

    1.通“幺”,最小的。 唐唐彦谦《汉代》诗:“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宋张先《千秋岁》词:“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清朱琦《感事》诗:“岛夷至么,沧海眇稊米。” 2.通“吆”。么喝,即“吆喝”。 宋洪迈《夷坚支志...

    “久(五)”·通假字

    通“厥”,其。 《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不阿久私,不诬所能。”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晏子春秋〉二》:“‘久’‘氏’古本同字,後氏世歧而二之。‘氏’今通作‘厥’。……不阿厥私,言不阿其私也。”...

    “久(四)”·通假字

    通“有”。 《列子·天瑞》:“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无久。”张湛注:“久,当为‘有’。无始故不终,无有故不...

    “久(三)”·通假字

    通“舊”。 《管子·变地》:“常以朔日始出具阅之,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清俞樾《诸子平议》:“‘久’读为‘旧’,《尚书·无逸篇》‘旧劳于外’,‘旧为小人’,《史记·鲁周公世家》‘旧’皆作‘久’。”《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何晏《集解》...

    “久(二)”·通假字

    1.通“灸”,用艾叶等烧灼人体某一部位以治...

    “久(一)”·通假字

    通“”,贫。 《大戴礼记·四代》:“愿富不久,妨於政。”清俞樾《群经平议·大戴记(二)》:“久,当读为‘’……愿富不久,谓愿常富不贫也。”...

    “(三)”·通假字

    通“彦”,才德超群者,按: ,《说文》谓“芟草也。” 《尚书·皋陶谟》:“俊 在官。”唐孔颖达疏:“马王郑皆云:才德过千人为後、百人为彦。”按:《尚书·太甲(上)》作“俊彦”。《史记、主父偃传》:“上方鄉(嚮,即‘向’)文学,招俊 。”《南史·齐本纪(上)》:“...

    “(二)”·通假字

    通“”,惩罚,惩戒。按:《集韻》牛蓋切,去泰疑。 汉刘向《九叹·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 而不迻(移)。”《後汉书·窦融传》:“其後匈奴惩 ,稀复侵寇。”唐李贤注:“惩,创也。《说文》云:‘ ,亦惩也。’”《晋书·地理志》:“始皇初并天下,惩 战国,削罢...

    “(一)”·通假字

    通“刈”,割。 按:《说文》:“刈, 或从刀(刂)。”按:“ ”、“刈”为古今字。 《尚书·微子》:“降监殷民,用 讎(畴)敛。”《白雪遗音·马头调·奉劝爷们》:“马号的差使,实难打发,动动就要 。”...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