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獨(四)”·通假字

    通“孰”,何。按:“独”、“孰”,一音之转,故得相通假。清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独,犹孰也。”清 吴昌莹《经词衍释》卷六续证之。 《战国策·秦策》:“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而以其馀为寡人乎?”又:“君独不观博者乎?”《史记·秦始皇本纪》:“偷安日日,...

    “獨(三)”·通假字

    通“特”。按:《广雅·释诂》:“特,独也。”“独”、“特”音近义通,当可互训。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战国 楚屈原《九章·思美人》:“独歷年而离(罹)愍兮,羌冯心犹未化。”《史记·吴王濞列...

    “獨(二)”·通假字

    通“但”。按:清 吴昌莹《经词衍释》卷六:“《博雅》曰:‘特,獨也。’‘特’训为‘獨’,则‘獨’自训为‘特’也,‘但’也。”又可参看杨树达《词诠》卷二。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战国策·赵策》:“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无,非。)...

    “獨(一)”·通假字

    通“毒”。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从天有九队雷明(鸣),一队明(鸣)中,各有独龙吐水,欲(浴)我太子。”又《汉将王陵变》:“王陵先到标下,灌婴不来。王陵心口思维:莫遭项羽独手?”...

    “獧”·通假字

    1.通“儇”,慧黠;聪明。按:《方言》卷一:“儇,慧也。”清 钱绎疏:“儇、翾、懁、譞、、獧,声义并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獧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明文秉《烈皇小识》卷二:“梁廷栋獧巧人也,甚为...

    “獦”·通假字

    通“猎”,打猎。 汉 贾谊《新书·势卑》:“今不獦猛兽而獦田彘,不搏反寇而搏蓄菟,所獦得毋小,所搏得毋不太急乎?”南朝 梁 萧若静《石桥》诗:“连延过绝涧,迢递跨长津。已数逢仙客,兼曾度獦人。”...

    “獐”·通假字

    通“张”。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摄弄他去甚麽巡山,却又在这裏笑他。”按:“獐智”,即“张智”(亦作“张致”),指模样,神气。...

    “猾”·通假字

    通“汩”,乱。按:《广雅·释诂(四)》:“猾,扰也。”按:“猾”通“滑”、“滑”又通“汩”,乱。 《尚书·舜典》:“蛮 夷猾夏。”汉郑玄注:“侵乱中国也。”按:汉王符《潜夫论》引正作“滑”。...

    “猥(三)”·通假字

    通“猝”,突然,忽然。按:《广雅·释言》:“猥,顿也。”顿亦猝。清王念孙疏证曰:“猥亦猝也。”“猥”、“猝”叠韵。 《礼记·月令》:“寒气总至。”汉 郑玄注:“总犹猥卒(猝)也。”《公羊传》成公十八年疏引《春秋说》:“厉公猥杀四大夫。”《汉书·王莽传》:...

    “猥(二)”·通假字

    1.通“委”,堆积。 《汉书·董仲舒传》:“科别其条,勿猥勿并。”《文...

    “猥(一)”·通假字

    通“隈”。 《汉书·沟洫志》:“河决率常於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恶。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水猥,盛则放溢,少稍自索。”清 王先谦补注引苏舆曰:“‘猥’与‘隈’通训,‘隈’有曲义。《说文》‘隈’下云‘水曲也’。”...

    “猱”·通假字

    通“揉”、“糅”。猱杂,即“糅杂”,混杂。 宋马令《南唐书·舒雅传》:“(韩)熙载性懒,不拘礼法,常与雅易服燕战,猱杂侍婢,入末念酸,以为笑乐。”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下:“昔(後唐)庄宗……纵兵出猎,涉旬不返。於优倡猱杂之中,复自矜写春秋,不知当时刑政如...

    “猶(八)”·通假字

    通“诱”,诱导。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诱’。” 《庄子·人间世》:“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高亨新笺:“亨按:此十一字为一句。猶者诱也。化猶,即‘化诱’也。”...

    “猶(七)”·通假字

    1.通“欲”(说见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猶,叚(假)借为‘欲’。” 《周礼·秋官·小行人》:“其悖逆暴乱作慝猶犯令者为一书。”(《大戴礼记·朝事》“猶”作“欲”。)《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清 钱坫《...

    “猶(六)”·通假字

    通“若”,如果。按:清 吴昌莹《经词衍释》卷一:“猶,若也。亦若词也。” 《左传》襄公十年:“猶有鬼神,於彼加之。”《礼记·内则》:“子弟猶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後敢服用其次也。”汉 郑玄注:“猶,若也。”《韩诗外传》八:“孔子曰:‘猶以周公为...

    “猶(五)”·通假字

    通“如”,若,同(参看杨树达《词诠》卷七)。按:方音“於”、“猶”与“如”双声,故可通假。 《诗经·召南·小星》:“寔命不猶。”《论语·先进》:“过猶不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猶缘木而求鱼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卷七:“月本无...

    “猶(三)”·通假字

    通“悠”。猶然,即“悠然”,舒迟、从容不迫貌。 《庄子·逍遥游》:“宋荣子猶然笑之。”《荀子·哀公》:“故猶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唐 杨倞注:“猶然,舒迟之貌,所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家语》作‘油然’。王肃曰:‘不进貌也。’”清王先谦集解引清郝懿行...

    “猶(二)”·通假字

    通“有”。按:参看徐仁甫《广释词》卷一。 北周宗懔《春望》:“一枝猶桂馥,十步有兰香。”按:“猶”、“有”互文见义。唐 杜甫《新安吏》:“白水暮东流,青山猶哭声。”又《负薪行》:“十猶八九负薪妇,卖薪得钱应供给。”...

    “猶(一)”·通假字

    1.通“猷”,计谋;规划;道,法则。 《诗经·小雅·采》:“方叔元老,克壮其猶。”汉郑玄笺:“猶,谋也。”《左传》成公八年:“行父惧晋之不远猶而失诸侯也。”《商君书·赏刑》:“明赏之猶至於无赏也,明刑之猶至於无刑也,明教之猶至於无教也。”高亨注:“三‘猶’...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