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因家有老人泉,梅尧臣为之作诗,故自号老泉。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其数百旧稿,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贤之文,潜心研读数载,由是精通《六经》诸子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颇为益州知州张方平知重。嘉祐元年(1056),携其二子轼、辙赴试京师,张方平荐之于韩琦、欧阳修。修复上洵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于仁宗皇帝,由此名动京师,一时学者争传竞效苏氏之为文,竟至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宰相韩琦奏之于朝,免试除秘书省校书郎。时太常修著建隆以来礼书,遂以洵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苏洵论文,主张“四用”,以为“大凡文之用四:事以实之,词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检之,此经史所兼而有之者也。”而于经史,以为“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词胜”,体不相沿,各具特点,但“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因而经史不可偏废(《史论上》)。苏洵论创作,强调“兴会灵感”。他以风水相遭,自然成文为喻,认为“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的作品,乃“天下之至文”(《嘉祐集·仲兄字文甫说》)。他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尤以策论一类政论文章见长。其文常常凌厉纵横,雄壮俊伟,辩事析理,挥洒自如,风格极似《战国策》。他的散文,当时即颇受欧阳修、曾巩等人推崇,明时复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与其子轼、辙俱以文名,世称“三苏”,或称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著作有《嘉祐集》。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11-2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ershiliu/235968.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