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

        历代朝廷将东南地区所征集的财物(主要是粮食)经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组织和管理。漕运,是水道运输的专称。秦统一后,漕运就是运东方的粮食以充实长安。当时,最重要的转运中心在中原,秦建敖仓于成皋(今河南荥阳西);西汉时,东方谷物多由此西运;东汉时,更置敖仓官,属河南尹管辖。魏晋南北朝时,淮河、长江流域是南北对峙政权的前沿,各方均以通漕积谷为要务。隋唐时,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纵向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隋文帝先后设置黎阳、河阴、常平、广通等仓,隋炀帝又置洛口仓、回洛仓,长安的粮食供应多由江淮地区输送。唐开元以后,官府机构膨胀,粮食需求激增,天下漕粮更依靠江淮地区提供。唐初,曾设舟楫署管理漕政,不久被废。唐中期,由于漕运日趋繁重,中央常令宰相兼转运使,主管漕政,明确由沿河县令主持所在地段漕运事务。北宋时期,漕运分四路向汴京(今河南开封)集运,中央三司使总领漕政,各路转运司(漕司)负责征集,发运司负责运输。南宋时,漕运体系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中心,以长江及江南河为运输主干,采取官运为主,商运为辅的方式进行。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对唐宋大运河采取南北取直,东移山东,并且兴办海运。元代先后开凿会通河(今山东境内)与通惠河(通州至大都),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线沟通,江南的粮货从杭州直抵北京。早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就凿成纵贯胶州湾与莱州湾的胶莱运河,海运畅通,从江苏淮安顺黄河(黄河“夺淮入海”前的淮海故道),东下出海口,沿海北上通过胶莱运河,过渤海到直沽(今天津)。海运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中书省,其“左司”下又设有“海运科”,为具体办事机构,南方的“承运”系统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驻平江,今江苏苏州),北方的“接运”系统为都漕运使司(驻直沽河西务)与京畿都漕运使司(驻大都)。元代内河漕政管理比较完善,分江淮都漕司,京畿都漕司负责管理。明代,军运、民运并行,设置漕运府总兵官和漕运总督,共同管理漕政。中央户部和漕府派出专门官员主持各地军、民粮船的监兑和押运事宜。明以后以海运为主,河、陆兼运为辅。清代,开凿中运河,彻底结束借黄河行运时代,并建成黄、淮、运河交汇枢纽,改善了漕运条件。清时漕运最高长官为漕运总督,驻淮安,为确保漕运无误,在淮安、济宁、天津、通州运河沿线设置了巡漕御史,稽察本段漕运。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6-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03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