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兵制。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计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规定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佐领)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一人,固山额真即旗主,领有步骑7500人。其后牛录数增至400,旗数仍不变。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分设蒙古八旗,清崇德七年(1642年)又分设汉军八旗。八旗兵入关前“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入关以后,发展成为效命清王朝统治的职业兵。八旗兵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均以营为单位,设都统、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京师正黄旗及军事重镇,或出征作战。清定都北京以后,八旗兵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又称驻京八旗,屯驻在北京附近,负责保卫皇宫和京师,可分为郎卫和兵卫两类。郎卫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的警卫与服役,是由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中挑选才武出众者组成亲军,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负责拱卫京师及宫禁的警卫,根据不同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此外,下五旗的亲军,属于各王公。总计京营兵额十余万;驻防兵分驻各省冲要地点,计有十余万,分别由各地的将军、都统、守城尉统率。作为清王朝进行统治的骨干力量,八旗兵采取世袭兵制,年龄在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可选补旗兵。清中期以后,八旗兵日趋腐败,不堪一击。
分享到:
努尔哈赤八旗制度
八旗旗帜之一
驻防八旗驻屯配置图
八旗兵演练(《清徐扬南巡图卷十五》)
发布时间:2019-06-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06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