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换钞法”

        在范祥死后,盐钞之法屡废屡兴,结果“民听疑惑,公家失轻重之权,商旅困往来之费”。崇宁(1102~1106年)时,蔡京(这时累迁为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大变盐法,改革“钞盐”,专用“换钞法”。印制新钞,收回或兑换旧钞,实行“对带”“贴纳”之例。凡带着旧钞来的,每十分内,必须交现钱数分,叫做“贴纳”。换给新钞的,仍必须带旧钞数分,叫做“对带”。若不愿贴输钱者,依旧钞价减二分。又创立“引”制,有“长引”“短引”之分。凡商人交钱请求长引的,就允许往他路行销,在指定的州县范围内售卖。请求短引的,只能在本路行销,在盐场附近的州县售卖。卖盐的秤要经过官府检验。还规定装运盐的新例,凡属商人运盐,必须用袋装,称作“官袋”,每袋盐,限定重量,即以一袋为一引,并严格使用封印之法,盐袋只能使用一次,禁止再用。从盐场装运的,每袋秤重准确,从盐仓运出的,要认真核对引据合同号簿。每二十袋,发一验折,后世查验盐袋之例,即从此开始。其合同递牒(类似证明信),依旧归商人收管。对于想改换盐场运盐的,要同时拿着批销号簿及钞引,以及合同递牒,到新指定的盐场支取盐,并用钞引护运。对钞引使用都限定时间。长引限一年,短引限一季,并根据道路之远近来确定期限。有特殊原因,可以延长。钞引到期,而盐未全部销售出,则要销毁钞引,余下的盐官府没收。这就是引制之起源,实际完全是一种新钞。所以那时盐引,也叫钞引。大观、政和(1107~1118年)间,因出新钞过多,新钞旧钞紊乱,结果就根据全用新钞、或带旧钞以及完全用现钱三种情况来决定给盐的先后。从宣和(1119~1125年)初,钞法屡变,开始用“对带”法,以后又变对带为“循环”法。循环法,即已买盐钞,未拿到盐,再换新盐钞,仍未能拿到盐,则必须贴输钱,前后三次贴输钱,才能得到以前一个盐钞即可得到的盐的价值。这样一来,盐商若无多余的钱去换钞,那么从前所贴输的钱,全部归官府没收。结果往往有的早晨还是大盐商,而到了晚上,就成流民乞丐了。宣和二年(1120年),继续用蔡京换钞法,又改为发行新钞,所有旧钞,都必须贴纳对带,才准许出卖,开始限两个月,以后改限一个月,盘剥百姓,比盗贼还厉害。南宋建炎(1127~1130年)初年,仍用对带法,建炎三年(1129年)再改为贴纳法。绍兴(1131~1162年)间,对带、贴纳并行,而建炎时旧盐钞,还有应支给的盐而未去支取,于是建立“并支法”,根据交款先后,依序支盐。淳熙(1190~1194年)时,再改为循环钞法,庆元(1195~1200年)初,又改为剩钞,叫做“正支”,也以交款先后为序支盐。总之,蔡京换钞法,即贴纳、对带、循环之制,从创立到南宋多次变更,都不离其宗,影响很大,但实际上是残害盐商及百姓的工具,谈不上什么有法的宗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52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