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钱

        唐朝中叶,由于商业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货币兑现方式,时称飞钱,亦称便换。这种“飞钱”实际上是一种票证,就像现在的汇款单一样。《新唐书·食货志》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唐宪宗(李纯)时,商业发达,南北商人运货物到京出售,特别是茶叶,要销往长安和西北,售货所得的大量货币带回去很不方便,而且带着大宗钱币到处奔波也不安全。当时,唐代各道(相当于现在的省)的地方政府都在长安设立了代表机构,称为进奏院。各地商人在长安卖出了货物,可以将钱交给本道的进奏院。进奏院发给他一份票券,当面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商人,一半寄回本道。商人回到本道后,只要两张半券合起来相符,就可以兑换到现钱。而进奏院在长安收下的钱,正好用来作为地方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等用。这样,商人和进奏院都免除了运输钱币的劳累和风险。这种汇兑交换相当便利,它好像钱飞来飞去一样,所以人们就称它为“便换”或“飞钱”。鉴于其中有利可图,后来唐朝规定,取缔私人经营,将飞钱便换统归官方,由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经办,可以认为这是我国钞法的开端。到了宋代,才真正出现了纸币——“交子”。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5-0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62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