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地区性纸币。它的面额,最初以一贯为一会,后来又增发200文、300文、500文的会子。后来模仿交子,从乾道四年(1168年)规定三年为一界,每界的发行量为1 000万贯。会子的行使区域,最初是在两浙使用,以后逐渐扩及到淮、浙、湖北、京西等地。由于纳税、上贡以及民间买卖田地、房屋、马牛、舟车以及日用支付都可使用会子。因而会子成为南宋流通中的最主要的货币。它的形制与钱引不同,为长方形,红蓝黑三色铜版印刷,上半部突出的地位印着“敕[皇帝的命令]伪造会子犯人处斩”,以及检举告发的赏格。这赏格的右边为票面金额如“大壹贯文省”,左边为号码,称第若干科。赏格下面一行大字,自右至左“行在会子库”五字,再下面为花纹,图案花纹及制作都不如钱引精美。会子的发行是不断增加的: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开始两界并行,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又曾三界并行,到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遂改定每界会子的发行额为3 000万贯;而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在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两界的发行量已多至4 120余万缗,到嘉定二年(1209年),会子的发行量则达11 560余万贯。因而通货膨胀的现象是日益发展的。次年,会子一贯只值三四百元。纸币的不断膨胀,引起流通中铜钱的减少与隐匿,大量的铜钱被销熔为器,或流往北方,除此,还促成劣币,伪币流通的不良情形。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军攻川陕,五年,会子的发行量高达32 900余万缗,随着金的灭亡,南宋也面临亡国的危机,通货膨胀趋势日益恶化起来,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会子的发行更为增加,单是十六、十七两界已达50 000贯之多。到了后来,应值200贯钱的会子还买不到1双草鞋。这时候,田野萧条,饿殍载道,经济濒于崩溃。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1-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63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