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创节度之制。高宗永徽以后,镇守边防的都督,分为持节与不持节两种,持节的称为节度使,委任以调度军事之权。至玄宗开元(713~741年)中间,已设有河西、陇西、幽州、剑南、朔方、河东(开始称天兵)、碛西7节度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分碛西为安西、北庭2节度使。天宝元年(742年),又分幽州为范阳。平卢2节度使。到此已设共9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并在东南沿海设岭南(肃宗至德元年即756年升为节度使)、长乐、东莱、东牟4经略使,分别由广州、福州、莱州、登州刺史兼领,地位低于节度使。当时设节度使和经略史,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其辖区属于军事区。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兵谋反,东都、西京先后失守,天下大乱,为了镇压叛乱,巩固唐朝政权,对功臣大将,反正降将,多赐以节度使的职位,致使原来仅设边远地区的节度使,在内地逐渐推广,进而遍布各地,大者统辖十余州,小者统辖三四州,因为战乱,武将权大,干涉民政,辖境内的设官施政都逐渐由节度使决定,当时的节度使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下诏,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大部分由节度使、防御使兼任,而且观察使、防御使所辖区域称为“方镇”,也俗称道。截至元和八年(813年)二月,唐朝的行政区划分为29节度、3防御、10观察、2经略、1都护。因为战乱纷繁,淮水—秦岭以北,政区最多,24个节使,其中节度22,防御、观察各1个;秦淮以南、长江以北,政区较少,都是节度、防御共8个,其中节度6,防御2;长江南岭之间为繁华区,政区少,都为观察,共8个;岭南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虽无大乱,但欠安定,故以方镇方主,共5个,其中节度、观察、都护各1,经略2。以上就是唐朝方镇及节度的情况。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1-2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672.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