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校尉

汉代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为了加强京师的治安而开始设置,司隶校尉受皇帝委托,可纠察缉捕特别重大的罪犯,有权劾奏公卿贵戚。后来,司隶校尉除监督朝中百官之外,还负责督察京师地区。东汉时,司隶校尉获得更大权势,朝会上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

尚书令

秦汉时,掌管奏章文书的官。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此后,权势趋重,汉成帝改用士人。光武帝刘秀为防止臣下专权,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宫廷,由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此称“政归台阁”。这样尚书台的最高长官就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尚书令...

太仆

秦汉时主管皇帝车马的长官,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是皇帝的近侍之臣,皇帝出行时,太仆总管车驾,并亲自为皇帝御车。任太仆者多为皇帝的亲信、素负声望或有功之臣,甚至有时由司空、尚书令转任,可见其名位之重。魏晋以后,太仆之官职除金代不设外,...

博士

中国古代学官的通称。始于战国,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六艺、诸子、诗赋等皆立博士,汉代诸子百家都有博士。博士的职务,原为通古今,备皇帝顾问,掌握《诗》、《书》、百家语,教授弟子,兼议典礼政事,西汉时还奉使巡视民间风俗习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廷尉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为九卿之一。汉代曾改名为大理。廷尉职掌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量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地方州郡的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经常派员到地方处理某些要案。此外,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朝廷...

御史大夫

秦始皇时开始设置,秦汉时是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及掌管重要文书图籍,可以称为朝廷的监察长和秘书长。汉代丞相缺位时,往往以御史大夫递补,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皇帝诏命多由御史大夫下达。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御史大夫改...

太尉

秦汉时,掌管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周勃、灌婴和周亚夫等西汉名将都曾身居此职。光武帝刘秀统治时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管军队的太尉名同实异。魏晋以后,太尉作为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一,虽然位居极品,但实权甚少。隋唐...

丞相

中国封建社会主管最高行政事务的百官之长,他的职责是辅助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源于战国,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汉承秦制,如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历代所使用的名称有变化,如西汉末改为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时,或称丞相,或改司徒...

皇帝

封建君主国家的最高首脑。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初令丞相、御史大夫议帝号,王绾、李斯等人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称为皇帝。还规定了一整套制度。即命为“制”,令为“诰”,自称为“朕”。皇帝之下设有“位极人...

令尹

是楚国特有的官职,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官卿士,如著名变法家吴起就是楚悼王的令尹。令尹作为楚王的臂膀,其职责是辅助楚王总理朝政,它同晋国正卿的文武合一稍有不同,虽然也经常率军作战,但兵事由司马主要负责掌管。令尹在楚国地位显赫,一般多由楚王子弟...

卿士

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是辅佐国君的重臣。西周的中央政府分为卿士寮和太史寮两大部门。卿士寮为军政司法部门,以卿士为最高长官,多由诸侯或畿内国君、大夫担任。卿士的重要职责是领兵作战,《诗经》中就有周王命令卿士南仲领兵征伐徐淮的事...

三公

西周时期,在王左右设置有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是协助王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师、傅、保是王私人服役的宫廷官吏,即“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在中央政府中,三公地位十分重要,常常是君师并提,王的话与三公训诫的话,在中央...

太宰

商代开始设置,西周时改称冢宰。太宰为百官之首,其职责是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后来的丞相之职,简称宰。秦汉之后,时设时废,如宋代崇宁年间(宋徽宗赵佶的年号,1102~1106年)曾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和少宰,又于靖康末(1127年),北宋灭亡...

巫史

在商代的国家机构中地位至关重要,他们对政事往往具有实际的决定权。夏、商时期,我国奴隶制经济尚不发达,在政治生活中,祭祀和战争是两件最为重要的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而又隆重,而掌管祭祀的巫史,是王之下的最高执政官。商代的...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