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保卫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急调大兵赴鄂,力图一举镇压。27日,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旋率清兵万余人,配备机枪大炮,向汉口发动大规模进攻并纵火烧城。革命军奋勇抵抗,在烈火中坚持战斗,11月1日汉口失守。是日,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握全...

武昌起义

1911年(宣统三年)夏,四川保路运动蓬勃发展。9月,清政府派端方从湖北率新军入川镇压。受同盟会影响的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于9月24日组成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决定策动新军和会党在10月6日(后改11日)起义。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内总部...

武穴教案

1891年(光绪十七年)传教士欧阳理然送幼童至九江法国天主教堂,途经湖北广济武穴镇,一名幼童身死。当地民众对传教士积愤已久,当即聚集千余人,焚毁武穴教堂,殴毙英国金教士与海关检查员柯林。事发后,英国伙同法、德要挟清政府,迫使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判处民众二人...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初,日本侵略军四十万,进攻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枢武汉。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集中一百零七个师,其中第五战区所属部队防守大别山为中心的江北地区;第三战区所部防守湖口以东的江南地区;另组建第九战区,负责武汉以东湖口以西的江南地区防务。日军分兵三...

武力统一

直系军阀吞并异己,实现独裁统一的政策。1922年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次年3月,吴佩孚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公开打出“武力统一”的旗帜,妄图凭借河南、湖北、直隶、陕西等省地盘和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实现武力统一中国的野心。他一面调遣大军,严密戒...

武卫军

清末由北洋各军编组而成。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后,清廷命直隶总督荣禄节制北洋各军。12月,为便于指挥,奏准编组武卫军:以直隶提督聂士成部武毅军为武卫前军,驻芦台;甘肃提督董福祥部甘军为武卫后军,驻蓟州;四川提督宋庆部毅军为武卫左军,驻山海关内外;...

武工队

全称“武装工作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敌占区活动的武装组织。1941年春,为粉碎日寇对华北地区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扭转根据地萎缩的不利局面,八路军各部实行“敌进我进”方针,先后派出武装宣传队,深入敌占区,揭露敌人阴谋,教育和团结敌占区...

武训

山东堂邑人。初以排行第七称武七。少孤贫,从母行乞。恨不识字之苦,立志“兴学”。乞讨所得,放债置地二、三百亩。1888年(光绪十四年)起,先后在柳林村、馆陶、临清设“义塾”。因行乞兴学,受清政府嘉奖,封“义学正”,赐“乐善好施”匾,未受。陶行知等也曾赞扬其...

青年抗日先锋队

简称“青抗先”。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青年武装组织。1939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青年救国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青年中动员组织。任务为配合部队同日伪军作战,组织开荒生产,动员青年踊跃参军等。后为便于统一领导和指挥,改由武委会直接领导。...

青年救国会

简称“青救会”。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共青团改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1936年冬起,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青救会组织。1937年4月在延安召开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通过《全国青年救国纲领》,制定《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成立...

青化砭战役

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寻觅西北我军主力决战。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以第一纵队一部将敌军引向安塞方向,主力六个旅隐蔽设伏于延安东北青化砭以南地区。3月25日敌第三十一旅二千九百余孤军深入至我预伏地区,我军预伏部队立即拦头、...

青天白日旗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制定的旗帜。陆皓东设计。旗面为蓝色,代表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兴中会密谋广州起义,曾议定以此旗取代清朝的黄龙旗,因起义未遂而...

青浦教案

又称“青浦事件”。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3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雒魏林、慕维廉违约进入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传教,与停泊当地的漕船水手发生争殴。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要求“惩凶”,并以停付关税、扣留北上粮船、派军舰至南京相威逼。清政府被迫将苏松太道咸龄...

青年杂志

参见《新青年》。...

青年军

“青年远征军”的简称。国民党军队。1944年10月蒋介石召集知识青年从军会议,“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旋成立青年军训练总监部,由罗卓英任总监,蒋经国任总政治部主任。至1945年1月先后成立九个师,约十万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总监部撤销,所部编为三个军。1946年秋...

青帮

又称“清帮”或“安清帮”。民间重要秘密结社。明代罗祖教支派。清初至道光年间,由直隶、山东沿运河发展到江苏、浙江等地。成员大多为漕运粮船水手。以翁、钱、潘三祖门徒居多,潘祖最盛,世称“潘门”,为青帮主干。按辈分收徒,等级严格,要求相互“帮丧助婚,济...

范鸿劼

湖北鄂城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就学时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参与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北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并主编区委机关刊物《政治生活》。1927年4月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旋英勇...

范筑先

山东馆陶(今属河北)人。原名金标,字夺魁。1904年(光绪三十年)入北洋陆军第四镇当兵,民国后改第四师,历任团长、师参谋长、第八旅旅长等职。1924年改名竹仙隐居,后遂以筑先为名。1926年受邀任冯玉祥部十三军参赞。九一八事变后在山东任县长,1936年升第六区行政...

范紫东

陕西乾州(今乾县)人。名凝绩,以字行。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起,相继在西安府中学、健本学校任教员、校长。1910年(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加陕西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陕西易俗社成立后,曾任编辑主任、评议长等职。编写秦腔剧本《三滴血》、《新...

范汝增

广西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以战功任讨逆主将。1861年(咸丰十一年)入浙,12月克宁波。1862年(同治元年)受封首王。与黄呈忠拒绝列强要太平军退出宁波的要求,抵抗英法侵略军。旋率部撤退,夺慈溪。9月击伤“常胜军”统领华尔。1864年9月护卫幼天王洪天...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