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6年6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长征到达西康绒坝岔(今属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在甘孜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

刘伯坚

四川巴中(今平昌)人。原名永福,一名永固。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1922年与赵世炎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旅比利时支部书记,后又担任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11月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不久被推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192...

汉口各省代表联合会

1911年11月30日,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西、四川、山东、直隶、河南等省都督府代表,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举行第一次会议,史称汉口各省代表联合会。推谭人凤为议长,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会议期间因南京光复(12月2日),遂议决临时...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1931年10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军长邝继勋(后蔡申熙),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三个师。同年11月7日编入红四方面军战斗序列,参加第三次反“围剿”的作战,取得辉煌战果。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陕南地区后,重建军部,辖两个师,约七千人。吴焕先任军长,王...

刘志丹

陕西保安(今志丹)人。名景桂,以字行。1924年在陕北榆林中学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与领导陕北学生运动。同年秋赴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被党组织派往国民联军马鸿逵部任党代表兼政治处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回陕西任省委交...

刘丽川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小字阿混,农民出身。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在香港入天地会。1849年到上海,初为洋行翻译,后行医为业。慷慨乐助,深得在沪粤籍天地会众推重。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联合陈阿林、周立春等发动小刀会起义。9月7日占领上海县城,建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又称“中央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23日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镇(今永和市)组成。毛泽东(后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朱云卿(后叶剑英、刘伯承)任参谋长,杨岳彬(后周以粟、杨尚昆、王稼祥)任总政治部...

汉口一三惨案

参见“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路军

简称“西路军”。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部署红四方面军第三十、第九军西渡黄河,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进行海(原)打(拉池)战役,以实现夺取宁夏的战略方针。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部署,擅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第五军撤离指定位置,西...

刘半农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改名复,字武农,号曲庵,以字行。1913年任中华书局编辑员,因创作才子佳人小说,而被称为鸳鸯蝴蝶派。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参加新文化运动。1918年任《新青年》编辑,创作新诗,征集歌谣。后思想渐趋保守,留学英国、法国,研究实验语音学,...

汉阳铁厂

参见“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刘光第

四川富顺人。字裴村。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1894年(光绪二十年)辞官回乡,提倡实学。1898年春参加保国会。百日维新时由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受命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曾力驳湖南守旧派曾廉,保康梁无辜戊戌政变起,被捕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

宁都起义

1931年12月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人,在红军反“围剿”不断取得胜利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推动下,由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及黄中岳等率领,于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亦称《满洲善后协约》。日本胁迫清政府承认其在东北特权而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12月22日,由清政府外务部总理大臣奕劻等与日本外务相小村寿太郎等签订于北京。共正约三款,附约十二款。除迫使清政府承认《朴次茅斯和约》,将俄国旅顺、大连租...

刘师培

江苏仪征人。一名光汉,字申叔,号左盦。光绪举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爱国学社成员。次年任《警钟日报》主笔。1907年赴日本,参加同盟会;与张继在东京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和妻子何震创办《天义报》、《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又曾...

宁夏战役

1949年9月6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及西北军区一部自兰州向宁夏进军,相继解放靖远、中宁等县城多座,迫敌八十一军于19日接受和平改编,骑兵第一旅投诚。旋又击溃妄图凭险顽抗的马鸿逵部三个军,使之丧失战斗力,于22日分别投诚。23日我军进驻宁夏省会银...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

原称“中美两国政府关于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法案所认可及规定之互相援助以执行抵抗侵略战争之原则之协定”,简称“中美互助协定”、“中美租借协定”、“中美租借主体协定”。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实施1941年3月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于1942年6月2日,由国务...

刘永福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又名义,字渊亭。早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1865年(同治四年)在广西、云南边境组织黑旗军。1873年应越南政府约请,率军抗法,12月在河内城郊击毙法军头目安邺。次年被越南封为三宣副提督。1883年(光绪九年)在河内城西纸桥大败法军,击毙法军...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又称《中苏协定》。1924年5月31日由中国北洋政府全权代表顾维钧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喀拉罕签订于北京。共十五条。主要内容为:废除原沙俄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重行划定彼此疆界,未划定前仍维持现有疆界;声明沙俄同第三国订立的...

宁汉战争

又称“李(宗仁)唐(生智)战争”。1927年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中央特委会实权把持在桂系军阀和西山会议派手中。汪精卫没能掌握中央大权,于同年9月21日重返武汉,与唐生智结合,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公开对抗宁方。10月20日,宁府军委会决议西征讨唐,次日汪...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