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秋冬间,孙中山等在为同盟会制订的《革命方略》中,将建立民国的革命程序分为军法、约法、宪法之治三个阶段。认为约法之治阶段以约法为依据,是革命的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地方议会议员及地方行政官吏,皆由人...
亦称“香港上海股份银行”。英国资本在远东所设主要银行之一。1864年(同治三年)在香港设总行。次年起营业,并在上海设分行。后陆续在汉口、厦门、福州、天津、北京、广州、烟台、青岛、哈尔滨、大连、沈阳、汕头、重庆及日本、东南亚等地设分支机构。在华活动...
①1883年(光绪九年)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为反对厂方延长工时罢工,被驻厂巡警营镇压。②1890年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为反对新任总办刘麒祥延长劳动时间,二千人罢工抗议。迫使厂方答应秋、冬两季不延长工时;春、夏两季所延工时加给工资,才胜利复工。...
①1929年秋起,广东东江地区先后组建红军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四十九、第五十团,并建立和发展了丰顺、五华、揭西三县交界的八乡山和普宁南部的大南山等根据地。1930年5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古大存任军长兼代理政治委员。五个团依次编为...
①1917年段祺瑞被总统黎元洪免去国务总理后,为借张勋之力倒黎,以便东山再起,曾暗助张勋复辟。7月1日张勋拥清帝复辟后,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段见倒黎目的已达,转以“反复辟”为名,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于5日在马厂誓师,以曹锟为西路司令、段芝贵为东路...
晚清官办翻译机构。1868年(同治七年)附设于上海江南制造局。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主持,聘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任笔译,英人伟烈亚力、美人玛高温等任口译。主要翻译军事、船舶、机械制造及有关自然科学书籍,兼及医学、史地、国际公法等。前后近四十年,译印图书...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归红一方面军建制。寻淮洲任军团长,肖劲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三十四师。1934年7月,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左岸。1858年(咸丰八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该地中国居民有永远居住权,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不得侵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7月18日起,沙俄侵略军几次闯入江东各屯,烧杀抢劫,居民被砍杀和驱入黑龙江淹死者七千余人。8月中旬,沙俄...
1930年7月中旬,湘鄂西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旋改称红二军)、第六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9月改邓中夏)任政治委员,共一万余人。同年10月渡过长江,连克石首、华容等县城,歼敌六千余。由于受到较大损失,退往湘鄂边...
参见“科学与玄学论战”。...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英国军队一万余人入侵西藏亚东、帕里等地,次年4月攻占江孜宗政府。5月初西藏僧俗军民以低劣武器出击,夺回宗政府。旋进袭英军,围大本营一月之久。后英军增援,藏族军民奋勇抵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7月,终因弹尽援绝,江孜陷落。...
官名。隋代以后设置,相沿至清,但职权不尽相同。清代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中央机构中设此职,系各部(院、寺、府)司官中最低一级官员。进士入部,须先补主事,递升员外郎、郎中。清末新设巡警(后改民政)、学、商(后改农工商)、邮传等部,亦置此职。北洋...
1930年1月和4月,活动于赣西南及闽西地区的红军,分别组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二军。同年6月,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在福建汀州(今长汀)将红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十二军组成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
为反对袁世凯统治,1912年白朗在河南领导农民武装起义。次年提出“打富济贫”、“建立完美之政府”的口号,4月一举攻克禹县。此后,起义军转战河南、湖北、安徽、甘肃、陕西五省,队伍迅速扩大至四万人。1914年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以“逐走袁世凯”为战斗目...
参见“江南制造局”。...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亦称“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制造局”、“上海机器局”。清政府兴办的规模最大的新式军工企业。1865年(同治四年)由李鸿章在购买上海美商旗记铁工厂、归并原设上海的两个洋炮局的设备,以及曾国藩委托容闳购买的美国机器的基础上,创...
日本人。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旋入陆军大学,后留学德国。曾任侵华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士官学校校长,陆军航空兵部长。1923年任关东军司令官。1927年在田中内阁时任陆军大臣。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任上海方面军司令官。同年4月29日在虹口公园举行日皇诞辰纪念典礼时,...
即“中法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