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民元国会”,系民国成立后第一届国会。根据《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由参、众两议院组成。1913年4月8日正式成立。参议员二百七十四名,任期六年;众议员五百九十六名,任期三年。两院均设议长、副议长各一名。袁世凯被选为正式大总统后,即于1914年1...
简称“农协”、“农会”。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农民群众组织。会员多系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劳动者。1921年夏首创于浙江萧山衙前,1922年后,广东、湖南等地也相继建立农民协会,逐渐成为革命的农村基层权力机关。北伐战争前夕,全国农民运动已发展到十多个...
简称“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工作大纲》规定,于1928年5月以后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改称。先后形成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曾发展至三十余万人。创建了中央革命...
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字雪樵。曾仿拉丁字母笔形造“中国切音新字”字母。1892年(光绪十八年)所著《一目了然初阶》出版,采用左起横行书写方法,为清末第一部汉语拼音方案书。后改用汉字偏旁的简单笔划为字母,作《中国切音新书》。1913年加入读音统一会。刊行...
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商部、工部归并而成。设尚书、侍郎为主官。分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掌管全国农工商政和农工商各公司、局、厂等事务。1911年(宣统三年)改主官为大臣、副大臣。北洋政府时分设农林、工商二部,后又并成农商部。...
四川宜宾人。一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24年经孙中山面试合格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毕业。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一营营长。攻占武汉后任七十三团参谋长、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1927年9月在江西修水率部参加秋收起义...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 10月25日由清钦差大臣奕訢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签订于北京。共十款。主要内容为:确认《中法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允准法国招募华工出国做苦工;赔还以前...
四川合川人。早年在四川从事教育、新闻工作,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任泸州道尹公署教育科长。1924年任成都民众通俗教育馆馆长。1925年后,主张实业救国,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经营长江航运。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川江航务管理处长...
原称《中法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威逼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 6月27日由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签订于天津。共四十二款,另附《和约章程补遗》。主要内容为:准许法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
1929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兴国制定和颁布。共八条。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问题决议案》中关于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的精神,并结合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及公共土地,纠正了《井...
山东济阳人。字子嘉。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充队官、管带、协统、北洋军师长和淞沪护军使、会办江苏军务,并参预镇压滦州起义。为皖系军阀重要干将之一。1919年任浙江督军,1922年改称浙江军务善后督办。1924年江浙战争中任浙沪联军总司令,被直系战败后逃亡日本...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专门负责处理侵华事务的中央机构。1938年10月成立。11月定名兴亚院。由首相任总裁,外相、财相、陆相、海相任副总裁。附设联络委员会和对华委员会,在中国各占领区设有联络部。1939年7月28日,决定建立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40年1月,制订...
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 10月24日由清钦差大臣奕訢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于北京。共九款。主要内容为:确认《中英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允准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做苦工;割...
云南昭通人。原名邦汉,字永衡。彝族。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毕业。后入滇军。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九十八师师长,帮助龙云独占云南。1929年底任云南省财政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后部队扩编为第三十军团,任军团长,旋又...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光绪二十年) 11月24日由孙中山在檀香山火奴鲁鲁创立。公开章程中,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为宗旨。在人会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会员由几十人增至一百二、三十人,多数为华侨中、小...
原称“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1943年1月11日由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及印度特派代表黎吉生签订于重庆。共九条。主要内容:英国在华公民及公司应依照国际公法之原则及国际惯例,受中国政府管辖;终止英...
近代中国最大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915年由荣宗敬、荣德生创设于上海。后逐渐发展到无锡、汉口等地,共九个厂。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拥有纱锭六十一万九千余枚,布机五千九百余台,线锭四万九千余枚;总资本约三千四百万元以上,系华商棉纺织厂中最大的企业。申新与茂...
1947年3月陕北青化砭战役后,国民党军以驻子长县的第一三五旅南下,另以蟠龙、青化砭的八个旅向西北推进,妄图合击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主力。我军以两个旅阻敌、另以四个旅利用子长以南山区有利地形设伏。4月14日,敌第一三五旅四千七百余人进至羊马河地区,我预...
又称《中英续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威逼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 6月26日由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于天津。共五十六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为:准许英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
近代中国最大的私营采煤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招商试办山东峄县煤矿,矿区在山东枣庄。1882年初开始产煤。1889年改为中外合办的“华德中兴煤矿公司”,由山东盐运使张莲芬任华总办、前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任洋总办。拟集股本二百万元,华六德四,分认筹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