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著名天文学家。俗名张遂,巨鹿(今属河北)人;一说魏州昌乐人。出身官宦人家,祖父为唐初功臣张功谨。一行少年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官场武三思纠缠,21岁出家为僧,从嵩山普寂学禅,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参与善无畏译场,译《大日经》并为之作疏。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天文历法。724年(开元十二年)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150余颗恒星位置,发现恒星位移现象,比英国人哈雷1718年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约千年。发起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工作。这次观测共12个地点,观测项目有:北极高度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中午日影长度等。设计了测量工具“复矩图”。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今河南白马、浚仪、扶沟和上蔡四个点的观测最重要。据南宫说等人观测所得数据,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即一度长为351里80步,折合现在单为129.22千米,现代观测数据为111.2千米,误差为13.9%,开创了中国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地球的道路。725~727年,他编成《大衍历》,它的体例格式,在我国采用西方格略历前,为历代所沿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zxls/199449.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