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彩釉陶器。先将坯体烧至1100℃左右,施彩釉后,再以900℃的温度烧成。彩釉不仅限于三种色彩,也有白、黄、绿、褐、蓝等色,尚有少量茄紫色。釉质的主要成份是硅酸铝,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铜得绿,铁或锑得浅黄与赭黄,钴得蓝,锰得紫。器物层次浓淡相...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之上,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桥。建于隋代开皇大业年间(590~608年),是由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并领导建造的。造型大方,气势雄浑。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为7.23米,弧形平缓,对桥上行人车马均称方便...
唐中叶宰相杨炎建议并制定实行的赋税制度。玄宗开元末年,均田制名存实亡,租庸调法已不适用。安史乱起,民户流亡,田地荒废,记录簿册失散不全,赋税收入不足以维持军费。于是,按户征收的户税钱和按田征收的地税、青苗钱等日趋加重,官吏趁机勒索,非法摊派,百姓苦不...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旧制,武将统兵出战称总管,平时镇守边地则称大都督。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但非正式官名。睿宗时,以凉州都督贺拔延嗣充任河西节度使,始为正式官名。玄宗天宝年间乃立为定制。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所辖地区的军、民、财政,兼...
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公元前200年,刘邦以渭河南岸秦代离宫兴乐宫为基础,建都长安。582年(隋开皇二年),于龙首原南麓另建大兴城为都。唐代更名为长安。周围36千米,总面积达84平方千米,约为今西安市的7.5倍。城北区正中包括有宫城(宫殿区)、皇城(官衙区)。此外,以...
旧史家对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称颂之辞。712年(延和元年),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和改革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修立各种制度,消除行政混乱;裁减冗官冗员,改府兵制为募兵制;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在...
亦称“天车”。唐代出现的新式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大立轮。由横轴架起,轮周斜缚若干小竹筒或小木筒,直立于河边水中,受水流冲击而转动,筒在水中盛水后,随轮转至上方,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槽内,流入农田。功效大于翻车,形制随处而异。...
唐代农民发明的耕犁。由铁质的犁鑱、犁壁和木质的犁底、压鑱、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槃等11个部件构成。其特征有三:一是变直辕为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3米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2米左右,只及牛后。轻便,由二牛抬扛变为一牛牵引;灵活,转弯幅度...
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两晋时“孝廉试经,秀才试策”,是古代科举之先声。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炀帝始置进士科,实行以试策取士。唐沿隋制,分常举与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
隋唐时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即中书...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向受田课丁(人丁)征派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等三项赋役的合称。619年(武德二年),定名租庸调法。租庸调,即“以人丁为本”,实行“有旧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624年(武德七年)规定:租,每丁每年纳粟2石或稻3石;调,随乡土所产...
北魏至唐中叶计口授田的土地制度。鉴于长期战乱,土地荒芜,民多荫附,赋税征收困难,国家财力不支。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李世安建议,颁布实行均田令。北齐、北周、隋、唐相继沿用,历时300年。均田制是在国家掌握大量荒地的基础上实行的,只分无主荒地,并未触动地...
旧史家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称颂之辞。李唐王朝是在隋末农民战争的暴风雨中建立的,唐太宗及其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常以隋亡为鉴戒,“夙夜孜孜、惟欲清静”,注意“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予民休养生息,避免...
隋唐两代重要的官仓之一。创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位置在今洛阳老城西北郊。东、西、南、北各有城墙,仓城总面积为43万平方米。仓窖分布相当密集,现已探出287个,按其排列情况,应为400余个,分布在仓城北部和东南部。仓窖是由地面向下挖一口大底小如缸形的土窖,...
隋末河南农民起义军。翟让为领袖,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为根据地,故名。起义军多渔猎手,勇敢善战。616年(隋大业十二年),贵族出身的李密投瓦岗军,不断参预谋划,合并附近各支起义军,又率军攻占要塞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占领荥阳及附近各县。同年10月,起义军在...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又称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全长1 794千米(1794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全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自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中经7世纪隋代和13世纪元代两次大规模的拓展而成。魏...
一称《木兰诗》,是北魏时期的民歌,但其中也有封建文人加工的痕迹。诗中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是何时人,一说是北魏人,另说是隋朝人。其姓氏一说是姓花,一说姓朱,另说姓魏。《木兰辞》塑造了纯朴、勇敢、热爱劳动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
乐府杂歌篇名。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民歌。史载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曾使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歌词系从鲜卑语译出。《敕勒歌》显示出少数民族人民放牧的骄傲,风格豪放。另一种看法认为,敕勒,一名铁勒,又即高车,也是回纥族的从出,因此是维吾尔族人的古...
中国著名石窟之一。位于河南洛阳南12.5千米(25里)伊阙西岸的龙门山。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年,北魏宗室比丘慧成在龙门山开凿称为古阳洞的大石窟。500~523年,宣武帝、孝明帝时,连续开凿总称为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以后一直到唐朝不断大规...
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位于山西大同市(北魏时称平城)西约15千米(30里)的武州山北崖。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令沙门统(主管僧寺的人)昙曜开凿5个大石窟(现存石窟的第16窟至第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每窟各镌造一座大佛像,用以纪念北魏开国的5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