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小传·维斯坦·休·奥顿》
英国诗人。他生于约克郡一个笃信英国国教的名医家庭。1925年在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并从事诗歌创作。30年代他思想进步,1938年与英国小说家衣修伍德同访中国。1939年他前往美国定居,1940年皈依基督教,后正式加入美国籍。他曾在多所美国大学执教,一度选为牛津大学诗学教授。晚年他居住在纽约和奥地利。1973年病逝于维也纳。
奥顿的创作生活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7—1932),他在牛津大学初露头角,被称为“奥顿派”或“奥顿一代”的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运用现代口语节奏,创造出新风格、新意境和新内容,成为30年代英国“新诗”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新诗反映了英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严重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第二个时期(1933—1938)的诗歌更具鲜明的左翼政治观点。代表作诗集是《看吧,陌生人》。值得一提的还有声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长诗《西班牙》。在访问中国后,他同衣修伍德合作的《战地行》表示了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第三个时期(1939—1946)标志着奥顿世界观的重大转变。诗集《另一次》(1940)和长诗《新年书信》就反映了他摆脱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向基督教转变的过程。长诗《海与镜》与获得1948年普利策诗歌奖的《忧虑时代》,反映了他皈依基督教后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
第四个时期(1948—1973),奥顿诗歌创作晚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时期的主要诗作《阿喀琉斯之盾》、《向克莱奥女神致敬》,反映了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日益堕落和政治、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悲观失望。
奥顿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各种诗体他都能运用自如。他于1953年获得博林根诗歌奖,1956年获全国图书奖,1967年获全国文学勋章,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