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镜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余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


        镜背纹:世有日中见镜背盘龙,入室则隐者,有镜背久久青斑似花者。人不解其故,以为异宝,此假作者。先以精铜少剂铸镜,凿龙或花其背,复熔倍锡之铜剂填之,磨使平。又以铅盖其面。日中照之,则龙文尽出。博物如沈存中,犹讶透光之奇,吾衍始明之。智因推自生若花者,铜剂多久则绿,更久则翠,因汞气乃生朱矽水银。其锡剂多者,久则黯绿,更久则黑,或如漆。今渐生者,遇地气或盐醋气,铜地日变,生色与锡地所变之色异也。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


        铜镜无透光之理,而有以透光名者,《埤雅》云“镜谓之菱花”,庾信赋“照日则壁上菱生是也”云云。今按水静则平如砥,发光在壁,其光莹然动,则光中生纹,起伏不平故也。铜镜及含光玻璃,其发光亦应莹如止水。而不然者,玻璃质本吹成,铜镜磨工不足,故多起伏不平,照人不觉,发光必见。独有古镜背具花文,正面斜对日光,花文见于发光壁上,名透光镜,人争宝焉。不知湖州所铸双喜镜,乃日用常品,往往有之,非宝也。……论曰:《梦溪笔谈》释透光镜云:人原其理,以为背文差厚,后冷而缩,然所见三鉴一样,惟一透光,意古人别自有术云云。愚按:沈氏盖疑同样三镜,不应独不后冷而缩,不知磨至极平,自无凸凹,则发光处莹然,花纹何有?惟夫刮力在手,随镜凸凹,而生轻重,故终有凸凹之迹。其大致平处,发为大光,其小有不平处,光或他向,遂成异光,故见为花纹也。又热伸冷缩,自是势异理同。
        

清·郑复光《镜镜詅痴》卷五《作透光镜》


        【评】透光镜大约出现于汉代,人争为宝。自宋代沈括以后,历代都有人对其“透光”原理进行研究。沈括所说的冷缩效应和郑复光所说的磨刮效应,均是铜镜“透光”的一个原因。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12-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456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