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跃则倚,倚则环,环则中,中则涵,涵则塞,塞则移,移则控……。
        

《管子·度地篇》


        【评】这是有关河曲形成的较早记述。
        吾尝见高山之为裂,深渊之沙竭。
        

汉·刘向《说苑》卷十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庄子·胠箧篇》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河水注》


        【评】郦氏对流水侵蚀能力已有较正确的认识。
        余奉使河北[今河北西部、河南北部],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凡大河[即黄河]、漳水、滹沱、涿水[今北拒马河]、桑乾[今永定河]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今河南洛阳的西部等地]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


        【评】这是关于华北平原是由黄河东流沙泥沉积而成的最早论述。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崄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睹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今河南荥阳的西面]、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


        [注]崄:同险。
        【评】沈括通过实地考察,明确地提出了流水的侵蚀作用是形成雁荡诸峰的原因,他又联系了西部黄土地区的地貌特点,作了类似的解释。他还注意到了古夷平面——“从上观之,适与地平”。这说明沈括对流水作用有了较系统的理论认识。
        宁洋之溪[今九龙江],悬溜迅急,十倍建溪[今闽江]。盖浦城至闽安[今福州]入海,八百馀里;宁洋[今闽中]至海澄[今闽南]入海,止三百馀里;程愈迫,则流愈急。况梨岭下至延平[今南平],不及五百里,而延平上至马岭,不及四百而峻,是二岭之高伯仲也。其高即均,而入海则减,雷轰入地之险,宜咏于此。
        

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卷一下


        【评】徐氏首次指出:河床坡降大小与河源距海远近有关,而河流侵蚀能力与河床比降有关。
        [广西三里城佛子岭南岩]其门南向,前有石涧,天成若槽……北入洞,止容一人,渐入渐黑,而光滑如琢磨者;其入颇深,即北洞泄水之道也。盖水大时北洞中满,水从下反溢而出此,激涌势壮,故洞与涧皆若磨砺以成云。
        

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


        【评】徐氏指出,充水时,水蚀作用加强。这与今天的增压水流溶蚀力增大理论一致。
        变盈流谦,其变之说亦有可异者。有因时而变,有因人而变,有因变而变者。因时而变者,如大雨时行,山川洗涤,洪流下注,山石崩从,久久不穷,则高下易位。因人而变者,如凿山通道,如排河入淮、壅水溉田、起险设障,久久相因,地道顿异。因变而变者,如土壅山崩,地震川竭,忽然异形,山川改观。如此之类,亦为变盈流谦。
        

清·孙兰《柳庭舆地隅说》卷上


        【评】这是中国古代比较完整的流水地形发育理论。孙氏注重渐变因素、突变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地形形成的影响。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1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605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