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腑。
胞络者,系于肾。
【评】“女子胞”属于奇恒之府,它与肾脏有极密切的关系。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评】女子生长发育,以肾气充盈为先决条件,十四岁月经正常来潮,“天癸至”给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评】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的生理作用,不同于男子。
凡有胎者,贵冲任脉旺。元气充足,则饮食如常,身体壮健,色泽不衰,而无病患相侵。血气充实,可保十月满足,分娩无虞。
【评】女子胎孕贵乎血气充实,调理冲任两脉是中医妇科必须注意的问题。
妊娠欲产之时,但觉腹内转动,即当正身仰卧,待儿转身,向下时作痛,试捏产母手中指中节,或本节跳动,方与临盆,即产矣。
【评】中医诊法中有关于产妇临产时,手指中节或本节跳动的现象。
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症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重痛不宁;若怒气伤肝,则头晕胁痛呕血,而瘰疬痈疡;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无已。凡此六淫外侵,而变症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或患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评】“经证”是妇科四大证之一,如果行经时,妇人因内伤外感就会产生变证,所以古人说“宁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
人有五不男:天、犍、漏、怯、变也。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阉是也;犍者,阳势割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泄也;怯者,举而不强,见敌不兴也;变者,体兼男女,欲名“二形”,又名“婆罗门半释家”,能两用人道。
五不女:螺、纹、鼓、角、脉也。螺者,牝窍内旋,有物如螺;纹者,窍小,即实女也;鼓者,无窍如鼓;角者,有物如角,古名“阴挺”是也;脉者,一生经水不调,及崩、带之类是也。
【评】五不男和五不女,是古代有关生殖器畸形的论说,这个论述也早于西方医学。
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而血不行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行血者。
【评】妇人以阴血为主。五脏功能失调即能导致月经病的发生。相反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法,又是治疗“经证”的一大法门。
大凡妇人经闭气不调和,因而血不流转故也。故调经须以理气为先,亦有血海虚寒,小腹冷痛者,是宜服大温经汤。有气血虚损者,外发潮热,头痛昏重,肢体倦怠,五心烦热,心忡面赤、口燥神焦,腰背酸疼,盗汗出者是也。宜服丹皮散。有气血凝滞,腹中结块,腰腿重疼者是也,宜服通经六合汤或红花当归散。以逐其瘀通其经络也。亦有胃气不调者,貌本壮实,饮食减少者是也,盖胃气不调亦能令人经水不通。当以异功散,消遥散之类。间服一以消食健脾使饮食加而元气复一。以和其气血,使气血调,而经自行矣。
[注]经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妇女月经停止,称“经闭”。现代称“闭经”。
【评】经闭的治疗,应按从证求因,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候,决定治疗方法。
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行经、产后、风邪入胞门,传子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于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于手太阴肺经,色如白涕;伤于足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于足少阴肾经,黑如衃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
【评】陈氏以五脉,五色,分属五带,实为后世五色带辨证的滥觞。并且指明,带证病变部位在于带脉失约,对带证病名做出肯定的结论。
然后世谓十二带者,亦不显其证状,今人所患,惟赤白二带而已。
【评】严氏从临床实践得出赤白二带最为多见的结论,颇有见地。后世医药界,广泛应用这种观点。
带下之因有四: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一因伤于五脏,故下五色之带也;一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也。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赤者属血属热,热入小肠而成。若实热郁结,则为赤白兼下,白者属气属寒,寒入大肠而成。因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亦有湿痰流注下焦,或肝肾阴淫之湿,或缘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色欲太甚,肾经亏损之故。或产多之妇,伤血伤液,皆能成带下之疾。宜概用莲须、杜仲、续断之辈。大抵属痰属热者居多,以湿热下注而化痰也,宜投止涩升提之品,寒者十无一二,宜投鹿角胶温涩之品。然总要健脾燥湿,升提胃气,佐以补涩。如茯苓、白术、柴胡、川芎之类。总之妇人多郁,郁则伤肝。肝伤则脾受克,湿土下陷,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白物下流,宜开郁补脾。若色如浓泔臭秽者,湿热甚也。宜二术、芩、柏、半夏、车前子,佐以升提。下如鸡子白状,脾肾虚也,腰腿酸疼,面目浮肿,必脾肾双补。宜归脾丸、八味丸。妇人又多忧思恚怒,伤损心脾、肺脏之火时发,血走不归经而患赤白带下。白是脾虚,盖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胜,皆由风木郁于地中使然耳。宜开提肝气,助补脾元。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枣仁、山药、苍术、黄柏、麦冬。或六味丸加杜仲、牡、牛膝、海螵蛸。若阴虚火盛。则以滋阴清火为要。宜六味丸加五味子、杞子、黄柏、车前子、菟丝子。崩中日久,变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水枯竭。何谓也。盖崩久气血虚脱,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也。必大补之。赤带多因心火,时炽不已,久而阴血渐虚。中气渐损,而下赤矣。必养心和肝。缓中凉血清气之品。若赤带久不止,必血虚矣,宜胶艾四物汤加麦冬、杏仁、牡。带下之因,不外乎此。
【评】“带证”是妇科四大证之一。中医认为“带证”发生的原因,多由于肝、脾、肾三脏失调。治以升阳除湿为主,以及针对病因的治法。
凡有胎者,贵冲任脉旺,元气充足,则饮食如常,身体壮健。色泽不衰,而无病患相侵。血气充实,可保十月满足,分娩无虞。母子坚牢,何疾之有。若血气不充,冲任脉虚,则经水愆期,岂能受孕。纵得孕而胞门子户虚寒。亦受胎不实,或冲任脉虚而协热。轻则胎动不安,重则三五七月即堕,更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伤脾胃,或淫欲损真元,皆致疾之由也。故凡有胎者,以安为要,佐以养血顺气。盖血有余,则子得血而易长,故四物汤为要剂。若气得顺,则中气舒转,饮食加飧,母气旺子气亦旺。故须砂仁、香附以顺气,然血虚者,四物加香、砂,气虚者,即以四君加香、砂。古人治胎前,每将人参、砂仁同用,取其一补一顺,补则气旺而无堕胎之患,顺则气血通和而无难产之忧。良要法也。
【评】“胎病”也是妇科四大证之一。怀胎十月,应气血充盈和畅、冲任两脉固摄才能养护胎元。而“胎病”则应针对冲、任、气、血的失调等方面治疗。
夫胎前产后,皆为易病之时,皆为易病而难治之时,尤不若临产时为更危险也。盖产之易者,诸凡顺当,母子俱安;产之难者,生死反掌,必须救治,方能起死回生。稍不急救,多致夭枉,救不得法,药不应手,亦莫能全生,可不惧哉。盖有少妇初生,神气怯弱,子户未舒,腰曲不伸,展转胎侧,儿不得出,故难产者。有中年妇人,生育多,气血虚而难产者,须胎前服调理之药,乃易产。有临产努力太早,儿转未逮,以致胎落于胯,及儿欲出时,母力已乏,而难产者,先以独参汤接力,次服药。宜滑胎散,有将产之际,愚蠢稳婆,不审其偏正,每腹痛,努力催生,以致横生逆产者,宜催生四物汤。有体肥脂厚,平素安逸而难产者,有石矮妇人,交骨不开而难产者。盖交骨不开,乃元气虚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不能运达而然也。宜加味芎归汤、交骨不开方,有破胞久,浆水沥尽,产门风进,产路干涩而难产者,俗名沥胞生,宜神应散。有血先下,或胞浆先下,子逆上冲者,宜子逆汤、黄葵子散,有产不下,横逆生而欲绝者,宜加味芎归汤。有临产腰腹酸疼见红者。宜催生如意散。有胎死腹中不下者,验其舌色青黑腹冷是也。宜二陈汤加朴硝五钱,即朴硝一味亦可。若天寒时,须使胎得暖气才下,急服药。宜官桂丸,此方暑天及内热者皆禁用。其死胎不下,反上冲心而欲绝者,急服药。宜牛膝二两、砂仁、丹参各二钱煎。虚加人参;又方,伏龙肝末酒下,有腹中积水,腹大异常,脉细而弱,名曰胞水,临产必去水斗余方产者。有临产去血太多,昏不知人,产下即死,曰血晕者,宜芎归汤,若产后虚脱,兼防血晕、宜人参、鹿角胶、苏木煎。入童便服。有火盛血奔上而昏晕者,宜清魂散。如不醒,以韭汁和醋灌之,或醋炭法熏之,又不醒,急掐人中,提顶心头发,姜汁童便灌之,即活。有失血过多,虚热太甚,目暗神昏,手足冷者,宜川芎、当归、人参、姜、桂、汗多加黄芪。有产,忽然噤口,语言颠倒,乍见鬼神,由败血攻心者,宜妙香散。有临盆用力太过,气血晕闷不省人事者,宜胶珠汤。有将产而痢不止者,宜四君子汤加白芍、杜仲、赤石脂、菟丝子、建莲、山药、芡实,砂仁。有子下而胞不下,由败血灌入胞中者,宜牛膝归尾汤、牛膝芒硝汤。或草纸烟熏其鼻令纳气自下,或胞不下,而脐腹坚疼胀急,病更甚,宜牛膝汤。有儿胞下后,膀胱落下,名曰茄病,或由临盆用力太过,或由血气两虚,其色紫者可治、白者难治,先用熏洗法,宜急以黄连、狗脊、五倍子、水杨根、枯矾各一钱,为末煎汤,先熏后洗。乘热轻轻托进。一二日自愈。急服药,宜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去芪、苓、加陈皮、枳壳、茱萸。有子宫落下,痛不可忍,名曰瘣疾者,宜铁粉散。外用托药或掺药、有气血虚而产门不闭、必须大补者,宜加味芎归汤。一法用石灰炒热,淬水洗,即闭。至临产危症,莫有如偏产,倒产、横产、碍产、盘肠产、闷脐产、数大端、最为生死交关之候,然亦非无法以处之者。切不可惊惶扰乱致产母心怯,然依法治之,无弗安然也。
【评】“产证”也是妇科四大证之一。将产、临盆、产后等病最为多见,中医对产科有丰富的治疗方法,这方面应当努力发掘。
分享到:
《素问·五脏生成论篇》
胞络者,系于肾。
《素问·奇病论篇》
【评】“女子胞”属于奇恒之府,它与肾脏有极密切的关系。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评】女子生长发育,以肾气充盈为先决条件,十四岁月经正常来潮,“天癸至”给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女科撮要》卷上
【评】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的生理作用,不同于男子。
凡有胎者,贵冲任脉旺。元气充足,则饮食如常,身体壮健,色泽不衰,而无病患相侵。血气充实,可保十月满足,分娩无虞。
《妇科玉尺》卷二
【评】女子胎孕贵乎血气充实,调理冲任两脉是中医妇科必须注意的问题。
妊娠欲产之时,但觉腹内转动,即当正身仰卧,待儿转身,向下时作痛,试捏产母手中指中节,或本节跳动,方与临盆,即产矣。
明·薛己《女科撮要》卷下
【评】中医诊法中有关于产妇临产时,手指中节或本节跳动的现象。
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症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重痛不宁;若怒气伤肝,则头晕胁痛呕血,而瘰疬痈疡;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无已。凡此六淫外侵,而变症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或患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宋·陈自明著明·薛己校注《校注妇人良方》卷一
【评】“经证”是妇科四大证之一,如果行经时,妇人因内伤外感就会产生变证,所以古人说“宁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
人有五不男:天、犍、漏、怯、变也。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阉是也;犍者,阳势割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泄也;怯者,举而不强,见敌不兴也;变者,体兼男女,欲名“二形”,又名“婆罗门半释家”,能两用人道。
五不女:螺、纹、鼓、角、脉也。螺者,牝窍内旋,有物如螺;纹者,窍小,即实女也;鼓者,无窍如鼓;角者,有物如角,古名“阴挺”是也;脉者,一生经水不调,及崩、带之类是也。
清·卢若腾《岛居随录》卷下
【评】五不男和五不女,是古代有关生殖器畸形的论说,这个论述也早于西方医学。
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而血不行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行血者。
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卷一
【评】妇人以阴血为主。五脏功能失调即能导致月经病的发生。相反用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法,又是治疗“经证”的一大法门。
大凡妇人经闭气不调和,因而血不流转故也。故调经须以理气为先,亦有血海虚寒,小腹冷痛者,是宜服大温经汤。有气血虚损者,外发潮热,头痛昏重,肢体倦怠,五心烦热,心忡面赤、口燥神焦,腰背酸疼,盗汗出者是也。宜服丹皮散。有气血凝滞,腹中结块,腰腿重疼者是也,宜服通经六合汤或红花当归散。以逐其瘀通其经络也。亦有胃气不调者,貌本壮实,饮食减少者是也,盖胃气不调亦能令人经水不通。当以异功散,消遥散之类。间服一以消食健脾使饮食加而元气复一。以和其气血,使气血调,而经自行矣。
清·吴道源《女科切要》卷一
[注]经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妇女月经停止,称“经闭”。现代称“闭经”。
【评】经闭的治疗,应按从证求因,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候,决定治疗方法。
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行经、产后、风邪入胞门,传子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于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于手太阴肺经,色如白涕;伤于足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于足少阴肾经,黑如衃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评】陈氏以五脉,五色,分属五带,实为后世五色带辨证的滥觞。并且指明,带证病变部位在于带脉失约,对带证病名做出肯定的结论。
然后世谓十二带者,亦不显其证状,今人所患,惟赤白二带而已。
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妇人门》
【评】严氏从临床实践得出赤白二带最为多见的结论,颇有见地。后世医药界,广泛应用这种观点。
带下之因有四: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一因伤于五脏,故下五色之带也;一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也。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赤者属血属热,热入小肠而成。若实热郁结,则为赤白兼下,白者属气属寒,寒入大肠而成。因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亦有湿痰流注下焦,或肝肾阴淫之湿,或缘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色欲太甚,肾经亏损之故。或产多之妇,伤血伤液,皆能成带下之疾。宜概用莲须、杜仲、续断之辈。大抵属痰属热者居多,以湿热下注而化痰也,宜投止涩升提之品,寒者十无一二,宜投鹿角胶温涩之品。然总要健脾燥湿,升提胃气,佐以补涩。如茯苓、白术、柴胡、川芎之类。总之妇人多郁,郁则伤肝。肝伤则脾受克,湿土下陷,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白物下流,宜开郁补脾。若色如浓泔臭秽者,湿热甚也。宜二术、芩、柏、半夏、车前子,佐以升提。下如鸡子白状,脾肾虚也,腰腿酸疼,面目浮肿,必脾肾双补。宜归脾丸、八味丸。妇人又多忧思恚怒,伤损心脾、肺脏之火时发,血走不归经而患赤白带下。白是脾虚,盖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胜,皆由风木郁于地中使然耳。宜开提肝气,助补脾元。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枣仁、山药、苍术、黄柏、麦冬。或六味丸加杜仲、牡、牛膝、海螵蛸。若阴虚火盛。则以滋阴清火为要。宜六味丸加五味子、杞子、黄柏、车前子、菟丝子。崩中日久,变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水枯竭。何谓也。盖崩久气血虚脱,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也。必大补之。赤带多因心火,时炽不已,久而阴血渐虚。中气渐损,而下赤矣。必养心和肝。缓中凉血清气之品。若赤带久不止,必血虚矣,宜胶艾四物汤加麦冬、杏仁、牡。带下之因,不外乎此。
清·沈金鳌《妇科玉尺》卷五
【评】“带证”是妇科四大证之一。中医认为“带证”发生的原因,多由于肝、脾、肾三脏失调。治以升阳除湿为主,以及针对病因的治法。
凡有胎者,贵冲任脉旺,元气充足,则饮食如常,身体壮健。色泽不衰,而无病患相侵。血气充实,可保十月满足,分娩无虞。母子坚牢,何疾之有。若血气不充,冲任脉虚,则经水愆期,岂能受孕。纵得孕而胞门子户虚寒。亦受胎不实,或冲任脉虚而协热。轻则胎动不安,重则三五七月即堕,更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伤脾胃,或淫欲损真元,皆致疾之由也。故凡有胎者,以安为要,佐以养血顺气。盖血有余,则子得血而易长,故四物汤为要剂。若气得顺,则中气舒转,饮食加飧,母气旺子气亦旺。故须砂仁、香附以顺气,然血虚者,四物加香、砂,气虚者,即以四君加香、砂。古人治胎前,每将人参、砂仁同用,取其一补一顺,补则气旺而无堕胎之患,顺则气血通和而无难产之忧。良要法也。
清·沈金鳌《妇科玉尺》卷二
【评】“胎病”也是妇科四大证之一。怀胎十月,应气血充盈和畅、冲任两脉固摄才能养护胎元。而“胎病”则应针对冲、任、气、血的失调等方面治疗。
夫胎前产后,皆为易病之时,皆为易病而难治之时,尤不若临产时为更危险也。盖产之易者,诸凡顺当,母子俱安;产之难者,生死反掌,必须救治,方能起死回生。稍不急救,多致夭枉,救不得法,药不应手,亦莫能全生,可不惧哉。盖有少妇初生,神气怯弱,子户未舒,腰曲不伸,展转胎侧,儿不得出,故难产者。有中年妇人,生育多,气血虚而难产者,须胎前服调理之药,乃易产。有临产努力太早,儿转未逮,以致胎落于胯,及儿欲出时,母力已乏,而难产者,先以独参汤接力,次服药。宜滑胎散,有将产之际,愚蠢稳婆,不审其偏正,每腹痛,努力催生,以致横生逆产者,宜催生四物汤。有体肥脂厚,平素安逸而难产者,有石矮妇人,交骨不开而难产者。盖交骨不开,乃元气虚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不能运达而然也。宜加味芎归汤、交骨不开方,有破胞久,浆水沥尽,产门风进,产路干涩而难产者,俗名沥胞生,宜神应散。有血先下,或胞浆先下,子逆上冲者,宜子逆汤、黄葵子散,有产不下,横逆生而欲绝者,宜加味芎归汤。有临产腰腹酸疼见红者。宜催生如意散。有胎死腹中不下者,验其舌色青黑腹冷是也。宜二陈汤加朴硝五钱,即朴硝一味亦可。若天寒时,须使胎得暖气才下,急服药。宜官桂丸,此方暑天及内热者皆禁用。其死胎不下,反上冲心而欲绝者,急服药。宜牛膝二两、砂仁、丹参各二钱煎。虚加人参;又方,伏龙肝末酒下,有腹中积水,腹大异常,脉细而弱,名曰胞水,临产必去水斗余方产者。有临产去血太多,昏不知人,产下即死,曰血晕者,宜芎归汤,若产后虚脱,兼防血晕、宜人参、鹿角胶、苏木煎。入童便服。有火盛血奔上而昏晕者,宜清魂散。如不醒,以韭汁和醋灌之,或醋炭法熏之,又不醒,急掐人中,提顶心头发,姜汁童便灌之,即活。有失血过多,虚热太甚,目暗神昏,手足冷者,宜川芎、当归、人参、姜、桂、汗多加黄芪。有产,忽然噤口,语言颠倒,乍见鬼神,由败血攻心者,宜妙香散。有临盆用力太过,气血晕闷不省人事者,宜胶珠汤。有将产而痢不止者,宜四君子汤加白芍、杜仲、赤石脂、菟丝子、建莲、山药、芡实,砂仁。有子下而胞不下,由败血灌入胞中者,宜牛膝归尾汤、牛膝芒硝汤。或草纸烟熏其鼻令纳气自下,或胞不下,而脐腹坚疼胀急,病更甚,宜牛膝汤。有儿胞下后,膀胱落下,名曰茄病,或由临盆用力太过,或由血气两虚,其色紫者可治、白者难治,先用熏洗法,宜急以黄连、狗脊、五倍子、水杨根、枯矾各一钱,为末煎汤,先熏后洗。乘热轻轻托进。一二日自愈。急服药,宜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去芪、苓、加陈皮、枳壳、茱萸。有子宫落下,痛不可忍,名曰瘣疾者,宜铁粉散。外用托药或掺药、有气血虚而产门不闭、必须大补者,宜加味芎归汤。一法用石灰炒热,淬水洗,即闭。至临产危症,莫有如偏产,倒产、横产、碍产、盘肠产、闷脐产、数大端、最为生死交关之候,然亦非无法以处之者。切不可惊惶扰乱致产母心怯,然依法治之,无弗安然也。
清·沈金鳌《妇科玉尺》卷三
【评】“产证”也是妇科四大证之一。将产、临盆、产后等病最为多见,中医对产科有丰富的治疗方法,这方面应当努力发掘。
发布时间:2023-08-2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7053.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