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评】古代医家无不受儒家的道德规范所影响,在医德表现方面,很多地方体现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岐伯曰:凡剌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外物。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
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数,逆顺之常也。
【评】《黄帝内经》中,《素问》和《灵枢》都讨论了有关医德的问题,强调对病人要认真负责,治病要按照法度规律进行调治。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措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效,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评】孙思邈有药王之称,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其原因,正是因为他急病人所急,想病家所想,一心一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所以他才有很高的医学成就。为群众所尊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评】《内经》中的预防思想,对后世医家有深刻影响,特别对疾病生成“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的认识,和“积微之所生”的观点,体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科学论断。
使圣人予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亲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 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评】扁鹊的六不治,郭玉的疗贵人四难,都说明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医风,特别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针砭时弊,启迪了后人。
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每午将入门大字,从头至尾,逐段诵读,必一字不遗,若出诸口。
如欲专小科,则亦不可不读大科;欲专外科,亦不可不读内科。盖因此识彼则有之,未有通于彼而塞于此者。惟经涉浅深生熟,故有分科不同。
熟读后,潜思默想,究竟其间意义。稍有疑难,检阅古今名家方书,以广闻见,或就有德高明之士,委曲请问。陶节庵云:“但不与俗人言耳。”盖方药不外于本草素难,及张刘李朱,纵有小方捷法,终不是大家数,慎不可为其诬惑。入门书即融会贯通,而后可成一小医。愈加静坐玩读儒书,稍知阴阳消长,以己验人,由亲及疏,自料作车于室,天下合辙,然后可以应人之求。及其行持,尤不可无定规,每五鼓清心静坐,及早起仍玩儒书一二,以雪心源。时时不失平旦之气为妙。
及其为人诊视,先问证起何日。从头至足,照依伤寒初证,杂证及内外伤辨法,逐一详问。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者,必须仔细察脉。
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力一例施与,自然阴骘日增,无伤方寸。
二戒:凡视妇女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傍,然后入房诊视,倘傍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
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入之。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非时离去家中。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帖,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
五戒:凡娼妇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贫窘者药金可璧,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德,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药愈久愈灵,线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
六要:里中亲友人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往来之礼,不可求奇好胜。凡飧只可一鱼一菜,一则省费,二则惜禄,谓广求不如俭用。
七要: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八要:凡有所蓄,随其大小,便当置买产业以为根本,不可收买玩器及不紧物件,浪费钱财。又不可做银会酒会,有妨生意,必当一例禁之,自绝谤怨。
九要:凡室中所用各样物具,俱要精备齐整,不得临时缺少。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明公新刊医理词说,必寻参看以资学问,此诚为医家之本务也。
十要:凡奉官衙所请,必要速去,无得怠缓,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扁礼,亦不得言说民情,至生罪戾。闲不近公,自当守法。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称专门。
五知运气,以明岁序,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人扁鹊。
天下皆轻谈医,医者辄以长自许,一旦临疑似之症,若处云雾,不辨东西,几微之间,瞬眼生杀矣。夫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虽在庸浅,当不大谬。至如至虚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转伤。当斯时也,非察於天地阴阳之故,运气经脉之微,鲜不误者。
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尝不瞿然起,渭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戛戛乎难之矣。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阳脏者宜凉,阴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此脏气之不同也。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言难行;善言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此调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有境缘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难挽,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必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此成心之为害也。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至于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而医理何曾梦见;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标孰本谁知?或尊贵执言难抗,或密戚偏见难违。又若荐医,动关生死,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有贪其酬报而荐者。甚至蕙莸不辨,妄肆品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夙可作鸮。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谓医人之情者,或巧言诳人,或甘言悦听,或强辨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或营求上荐,或不邀自赴,此阿谄之流也。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也。有望、闻、问、切漫不关心,枳朴归苓,到手便撮,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性成,排挤为事,阳若同心,阴为浸润,是非颠倒,朱紫混淆,此谗妒之流也。有贪得无知,轻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谤多,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此庸浅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图功;有素不相识,偶延辨证。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苓惟梗。或延医众多,互相观望;或利害攸系,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诚然得矣,坐失机宜谁之咎乎!此由知医不真,而任不专也。
医之高下不齐,此不可勉强者也。然果能尽智竭谋,小心谨慎,犹不至于杀人。更加以诈伪万端,其害不可穷矣!
或立奇方以取异;或用僻药以惑众。或用参茸补热之药,以媚富贵之人;或假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鲁之辈。或立高谈怪论惊世盗名;或造假经伪说瞒人骇俗。或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示奇。
如冬月伤寒,强加香薷于伤寒方内而愈,以为此暑病也。不知香薷乃其惑人之法也。如本系热症,强加干姜于凉药之内而愈,以为此真寒也,不知彼之干姜乃泡过百次而无味者也。于外科则多用现成之药,尤不可辨,其立心尤险,先使其疮极大,令人惊惶,而后治之,并有能发不能收,以至毙者。又有偶得一方,如五灰膏,三品一条枪之类,不顾人之极痛,一概用之,哀号欲死全无怜悯之心。此等之人,有过欲欺人图利,即使能知一、二,亦为私欲所汩没,安能奏功。故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学日进,学日进则每治必愈,而声名日起,自然求之者众,而利亦随之。若专于求利,则名利必两失。医者何苦舍此而蹈彼也。
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辞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证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
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以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
【评】古代名医论医,都认为医德、医风和医生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修养。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温凉,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
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担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护。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过饱难眥。
八慎起居,交际当祛,稍若劳役,元气愈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评】以上数条都是对医生和患者修养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对现代医务工作者具有教育意义。
分享到:
《论语·子路》
【评】古代医家无不受儒家的道德规范所影响,在医德表现方面,很多地方体现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
岐伯曰:凡剌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外物。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
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
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数,逆顺之常也。
《灵枢经·逆顺肥瘦》
【评】《黄帝内经》中,《素问》和《灵枢》都讨论了有关医德的问题,强调对病人要认真负责,治病要按照法度规律进行调治。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一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措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效,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一
【评】孙思邈有药王之称,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其原因,正是因为他急病人所急,想病家所想,一心一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所以他才有很高的医学成就。为群众所尊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灵枢经·玉版》
【评】《内经》中的预防思想,对后世医家有深刻影响,特别对疾病生成“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的认识,和“积微之所生”的观点,体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科学论断。
使圣人予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
《后汉书·方术传》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亲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 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汉·张机《伤寒论序》
【评】扁鹊的六不治,郭玉的疗贵人四难,都说明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医风,特别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针砭时弊,启迪了后人。
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每午将入门大字,从头至尾,逐段诵读,必一字不遗,若出诸口。
如欲专小科,则亦不可不读大科;欲专外科,亦不可不读内科。盖因此识彼则有之,未有通于彼而塞于此者。惟经涉浅深生熟,故有分科不同。
熟读后,潜思默想,究竟其间意义。稍有疑难,检阅古今名家方书,以广闻见,或就有德高明之士,委曲请问。陶节庵云:“但不与俗人言耳。”盖方药不外于本草素难,及张刘李朱,纵有小方捷法,终不是大家数,慎不可为其诬惑。入门书即融会贯通,而后可成一小医。愈加静坐玩读儒书,稍知阴阳消长,以己验人,由亲及疏,自料作车于室,天下合辙,然后可以应人之求。及其行持,尤不可无定规,每五鼓清心静坐,及早起仍玩儒书一二,以雪心源。时时不失平旦之气为妙。
及其为人诊视,先问证起何日。从头至足,照依伤寒初证,杂证及内外伤辨法,逐一详问。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者,必须仔细察脉。
明·李梴《医学入门》卷八
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力一例施与,自然阴骘日增,无伤方寸。
二戒:凡视妇女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傍,然后入房诊视,倘傍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
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入之。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非时离去家中。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帖,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
五戒:凡娼妇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已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贫窘者药金可璧,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德,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证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常药愈久愈灵,线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
六要:里中亲友人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往来之礼,不可求奇好胜。凡飧只可一鱼一菜,一则省费,二则惜禄,谓广求不如俭用。
七要: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八要:凡有所蓄,随其大小,便当置买产业以为根本,不可收买玩器及不紧物件,浪费钱财。又不可做银会酒会,有妨生意,必当一例禁之,自绝谤怨。
九要:凡室中所用各样物具,俱要精备齐整,不得临时缺少。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明公新刊医理词说,必寻参看以资学问,此诚为医家之本务也。
十要:凡奉官衙所请,必要速去,无得怠缓,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扁礼,亦不得言说民情,至生罪戾。闲不近公,自当守法。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十二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称专门。
五知运气,以明岁序,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人扁鹊。
天下皆轻谈医,医者辄以长自许,一旦临疑似之症,若处云雾,不辨东西,几微之间,瞬眼生杀矣。夫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虽在庸浅,当不大谬。至如至虚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转伤。当斯时也,非察於天地阴阳之故,运气经脉之微,鲜不误者。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一
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尝不瞿然起,渭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戛戛乎难之矣。大约人情之类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医人之情。
所谓病人之情者,五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胜。阳脏者宜凉,阴脏者宜热,耐毒者缓剂无功,不耐毒者峻剂有害,此脏气之不同也。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言难行;善言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此调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有境缘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有性急者,遭迟病,更医而杂投;有性缓者,遭急病,濡滞而难挽,此缓急之为害也。有参术沾唇惧补,必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此成心之为害也。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且如气口脉盛则知伤食,至于何日受伤,所伤何物,岂能以脉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所谓旁人之情者,或执有据之论,而病情未必相符;或兴无本之言,而医理何曾梦见;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执肤浅之见,头痛者救头,脚痛者救脚,而孰标孰本谁知?或尊贵执言难抗,或密戚偏见难违。又若荐医,动关生死,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有庸浅之偶效而荐者,有信其利口而荐者,有贪其酬报而荐者。甚至蕙莸不辨,妄肆品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夙可作鸮。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所谓医人之情者,或巧言诳人,或甘言悦听,或强辨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佞之流也。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或营求上荐,或不邀自赴,此阿谄之流也。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也。有望、闻、问、切漫不关心,枳朴归苓,到手便撮,妄谓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有嫉妒性成,排挤为事,阳若同心,阴为浸润,是非颠倒,朱紫混淆,此谗妒之流也。有贪得无知,轻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谤多,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此庸浅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苟且图功;有素不相识,偶延辨证。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苓惟梗。或延医众多,互相观望;或利害攸系,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诚然得矣,坐失机宜谁之咎乎!此由知医不真,而任不专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一
医之高下不齐,此不可勉强者也。然果能尽智竭谋,小心谨慎,犹不至于杀人。更加以诈伪万端,其害不可穷矣!
或立奇方以取异;或用僻药以惑众。或用参茸补热之药,以媚富贵之人;或假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鲁之辈。或立高谈怪论惊世盗名;或造假经伪说瞒人骇俗。或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示奇。
如冬月伤寒,强加香薷于伤寒方内而愈,以为此暑病也。不知香薷乃其惑人之法也。如本系热症,强加干姜于凉药之内而愈,以为此真寒也,不知彼之干姜乃泡过百次而无味者也。于外科则多用现成之药,尤不可辨,其立心尤险,先使其疮极大,令人惊惶,而后治之,并有能发不能收,以至毙者。又有偶得一方,如五灰膏,三品一条枪之类,不顾人之极痛,一概用之,哀号欲死全无怜悯之心。此等之人,有过欲欺人图利,即使能知一、二,亦为私欲所汩没,安能奏功。故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况果能虚心笃学,则学日进,学日进则每治必愈,而声名日起,自然求之者众,而利亦随之。若专于求利,则名利必两失。医者何苦舍此而蹈彼也。
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卷下
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辞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证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
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以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
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卷下
【评】古代名医论医,都认为医德、医风和医生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修养。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温凉,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
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卷一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担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护。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过饱难眥。
八慎起居,交际当祛,稍若劳役,元气愈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卷一
【评】以上数条都是对医生和患者修养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对现代医务工作者具有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2023-12-2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7286.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