锸(耖)

        用小木起一架如“口”字,上则农按之以行牛,下则安齿如泥杷;但彼小,此较大如耜耳。齿有竹者,有铁者,亦与耜同,惟耜齿倒用,锸齿则顺行。盖耜继耒后,块尚顽大,齿用顺则镵入土中不出,故须用倒,安向牛后,人立耜上催牛,牛牵耜走,耜盛人走;人身重,压齿,齿锋锐、戛土,往复数回,土无不徐徐解矣。至种禾时,土在水下,水在土上,水土渐和,无复顽块作梗,乃用锸顺抄,土人曰“打锸”,所以化土成泥,亦使泥皆为水,先农整田之制,尽善如此,故详谱焉。
        

清·刘应棠《梭山农谱·耕谱》


        [注]锸,即耖也。
        【评】耖是一种水田农器,唐、宋以后南方普遍使用,标志着传统水田耕作技术之成熟。此谱继元代王祯之后,对耖的形制和功用作了最详的说明。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17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742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