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

        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三国志·杜夔传》注


        【评】东汉毕岚发明翻车之后,经三国马钧的改进,日臻完善,以后广为使用,特别南方稻作区,更是处处可见,并沿用至于今。
        

(曾雄生)


        今人谓龙骨车也。《魏略》曰:马钧居京都城内,有田地可为园,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汉灵帝使毕岚作翻车,设机引水,洒南北郊路。则翻车之制,又起于毕岚矣。今农家用之溉田。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桩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端,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此翻车之制,关楗颇多,必用木匠,可易成造。其起水之法,若岸高三丈有余,可用三车,中间小池倒水上之,足救三丈已上高旱之田。凡临水地段,皆可置用。但田高则多费人力。如数家相博,计日趋工,俱可济旱。水具中机械功捷,惟此为最。
        

元《王祯农书·农器图谱》


        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俱同,但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作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既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此是卧轮之制。若作立轴,当别置水激立轮,其轮辐之末,复作小轮。辐头稍阔,以拨车头竖轮。此立轴之法也。然亦当视其水势,随宜用之。其日夜不止,绝胜踏车。
        

元《王祯农书·农器图谱》


        牛转翻车,如无流水处车之,其车比水转翻车卧轮之制,但去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比人踏功将倍之。与前水转翻车,皆出新制,故远近效之,俱省工力。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水利》


        【评】翻车为主要提水工具之一,动力有人力、水力和畜力之分。文献记载早者出现于汉代。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1278.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