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里仁》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论语·宪问》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论语·八佾》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万物待治礼而后定。
        

《管子·枢言篇》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履,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管子·牧民篇》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而不知��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庄子·天运》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荀子·王霸篇》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乱而非治乱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也。
        

《荀子·不苟篇》


        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外饰之所以谕内也。故曰:礼以貌情也。
        

《韩非子·解老篇》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
        

汉·贾谊《新书·礼》


        大夫曰:饰几杖,修樽俎,为宾非为主也。炫耀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夫家人有客,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而况县官乎?故列羽旄,陈戎马,以示威武;奇虫珍怪,所以示怀;广远明德,远国莫不至也。
        贤良曰: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做圣人绝而不言。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今万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者,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故设明堂、辟雍以示之,扬干戚,昭雅颂以风之。……昔周公处谦以卑士,执礼以治天下。辞越裳之贽,见恭让之礼,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
        

汉·桓宽《盐铁论·崇礼》


        伏以天者,百神之君,而王者之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之王,必有郊配之义,盖以敬天命,以报所受。故于郊之义,则不以德泽未洽,年谷不登,凡事之故,而阙其礼。
        

唐·张九龄《曲江集·郊礼疏》


        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尝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故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礼论》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而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粲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其浑然于其性也,则理一而已矣。故仁也者,礼之体也;义也者,礼之宜也;知也者,礼之通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一而非仁也,无一而非性也。天叙天秩,圣人何心焉。盖无一而非命。故克己复礼,则谓之仁;穷理,则尽性以至于命。尽性,则动容周旋中礼矣。后之言礼者吾惑焉。纷纭器数之争,而牵制刑名之末,穷年矻矻,弊精于祝吏之糟粕,而忘其所谓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者。礼云!礼云!玉帛云乎?而人之不仁也,其如礼何哉?故老庄之徒,外礼以言性,而谓礼为道德之衰。仁义之失,既已堕于空虚渀荡,而世儒之说,复外性以求礼,遂谓礼止于器数制度之间,而议拟仿像于影响形迹,以为天下之礼尽在是矣。故凡先王之礼,烟蒙灰散,而卒以煨烬于天下,要亦未可专委罪于秦火者。僭不自度,尝欲取礼记之所载,揭其大经大本,而疏其条理节目;庶几器道本末之一致;又惧其德之弗任,而时亦有所未及也。间尝为之说曰:礼之于节文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非方圆无以见规矩之用,非节文则亦无从而睹所谓礼矣。……故规矩者无一定之方圆,而方圆者有一定之规矩;此学礼之要,盛德者之所以动容周旋而中也。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七《礼记纂言序》


        乡饮酒之礼,非所以禁争也;而争自息。亲迎之礼,非所以威淫也;而淫自止。朝觐之礼,非所以讨悖也;而悖自弭。弦诵之礼,非所以惩暴也;而暴自化。圣人之坊民也,非以坊坊之,以不坊坊之也。
        

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


        礼为仁义之节文,天伦秩序,故曰:天秩有礼。又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卫民人,利后嗣者也。而或者以登降上下,雍容慎齐当之,果礼之实乎?虽然,执玉高卑以征修短,气扬视低以知奸回;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行中采齐,步中肆夏,尚矣。恭敬无实,玉帛云乎哉!
        

明·朱之瑜《舜水文集·杂著》


        【评】礼治在传统中国是治国的经本,与国家社稷、普通民众及其行为方式关系极大,为历代哲人所研讨。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道德经》第三八章


        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相讥以礼,故相谴告。……夫今之天,古之天也;非古之天厚,而今之天薄也。谴告之言生于今者,人以心准况之也。诰誓不及五帝,要盟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五伯。德弥薄者信弥衰,心险而行詖,则犯约而负教;教约不行,则相谴告;谴告不改,举兵相灭。由此言之,谴告之言,衰乱之语也,而谓之上天为之,斯盖所以疑也。
        

汉·王充《论衡·自然篇》


        【评】道家鼻祖老子,并不象孔子、孟子、荀子那样极为重视礼,反而把它置于道、德、仁、义之下。杂家王充因袭老子之说,对礼之用大加怀疑,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格外引人注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2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633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