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歌

        【出典】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将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释义】 战国时,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王,至易水,荆轲作歌而别。后世用作咏送别或留别的典故,也用以表现悲壮的感情。
        【例句】 ①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829)这里引悲凉之歌以烘托自己的情怀。 ②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830)这里用以表现燕赵男儿的壮气。③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832)这里化用荆轲事,自述徒有献身壮志。④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843)这里用荆轲事反衬侠客从戎。⑤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855)这里用易水作歌事自述从征别友之情。⑥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李白《结客少年场行》1694)这里用刺客荆轲反衬所咏少年的豪侠气概。⑦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李白《发白马》1706)这里用易水悲歌衬托府军出征的雄壮气势。⑧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一1708)这里以荆轲为喻,称美豪侠少年。⑨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李白《赠友人三首》其二1761)这里追怀荆轲重义轻生的气概。⑩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1781)这里以荆轲事为反衬,自述登程别友不作悲戚之状。(11)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1796)这里借以表现送别之情。(12)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1891)这里用荆轲事以切邯郸怀古。(13)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鲍溶《壮士行》5507)这里以荆轲易水悲歌事形容壮士为报知己奋不顾身的勇敢精神。(14)燕歌易水悲,剑舞蛟龙腥。(鲍溶《秋思三首》其二5524)这里用荆轲渡易水赴秦行刺事,表现女主人公的丈夫身为官军壮烈出征。(15)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贾岛《壮士吟》6692)这里咏易水送荆轲,以衬托壮士之勇。(16)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李咸用《猛虎行》7384)这里用荆轲易水悲歌而一往无前的典故,赞扬一种果敢不畏死的精神。(17)日说泾关险,犹闻易水寒。(皎然《送韦秀才》9232)这里用“易水寒”点明韦秀才的去向,并暗喻那里社会不够安定。(18)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齐己《剑客》9452)这里以易水送荆轲事为衬托,歌颂剑客的拔剑出门、轻仇勇死的无畏精神。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tsdg/202037.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